2009年7月29日 星期三

第一分闍尼沙經第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遊那提揵稚住處。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尊者阿難在靜室坐默自思念。甚奇。甚特。如來授人記別多所饒益。彼伽伽羅大臣命終。如來記之。此人命終斷五下結。即於天上而取滅度不來此世。第二迦陵伽。三毘伽陀。四伽利輸。五遮樓。六婆耶樓。七婆頭樓。八藪婆頭。九他梨舍樓。十藪達梨舍樓。十一耶輸。十二耶輸多樓。諸大臣等命終。佛亦記之斷五下結。即於天上而取滅度不來生此。復有餘五十人命終佛亦記之。斷三結。婬.怒.癡薄得斯陀含。一來此世便盡苦際。復有五百人命終佛亦記之。三結盡得須陀洹不墮惡趣。極七往返必盡苦際。有佛弟子處處命終佛皆記之。某生某處.某生某處。鴦伽國.摩竭國.迦尸國.居薩羅國.拔祇國.末羅國.支提國.拔沙國.居樓國.般闍羅國.頗漯波國.阿般提國.婆蹉國.蘇羅婆國.乾陀羅國.劍洴沙國。彼十六大國有命終者佛悉記之。摩竭國人皆是王種。王所親任。有命終者佛不記之。
爾時阿難於靜室起。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而白佛言。我向於靜室默自思念。甚奇。甚特。佛授人記多所饒益。十六大國有命終者佛悉記之。唯摩竭國人王所親任。有命終者獨不蒙記。唯願世尊當為記之。唯願世尊當為記之。饒益一切天人得安。
又佛於摩竭國得道。其國人命終獨不與記。唯願世尊當為記之。唯願世尊當為記之。又摩竭國缾沙王為優婆塞篤信於佛。多設供養然後命終。由此王故多人信解供養三寶。而今如來不為授記。唯願世尊當與記之。饒益眾生使天人得安。爾時阿難為摩竭人勸請世尊。即從座起禮佛而去。
爾時世尊著衣持鉢。入那伽城乞食已。至大林處坐一樹下。思惟摩竭國人命終生處。時去佛不遠有一鬼神。自稱己名白世尊曰。我是闍尼沙。我是闍尼沙。
佛言。汝因何事自稱己名為闍尼沙(闍尼沙秦言勝結使)。汝因何法自以妙言稱見道跡。
闍尼沙言。非餘處也。我本為人王。於如來法中為優婆塞。一心念佛而取命終。故得生為毘沙門天王太子。自從是來常照明諸法。得須陀洹不墮惡道。於七生中常名闍尼沙。
時世尊於大林處隨宜住已。詣那陀揵稚處就座而坐告一比丘。汝持我聲。喚阿難來。
對曰。唯然。即承佛教往喚阿難。阿難尋來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住而白佛言。今觀如來顏色勝常。諸根寂定。住何思惟容色乃爾。
爾時世尊告阿難曰。汝向因摩竭國人來至我所請記而去。我尋於後著衣持鉢入那羅城乞食。乞食訖已詣彼大林坐一樹下。思惟摩竭國人命終生處。時去我不遠有一鬼神。自稱己名而白我言。我是闍尼沙。我是闍尼沙。阿難。汝曾聞彼闍尼沙名不。
阿難白佛言。未曾聞也。今聞其名乃至生怖畏衣毛為豎。世尊。此鬼神必有大威德。故名闍尼沙爾。
佛言。我先問彼。汝因何法自以妙言稱見道跡。
闍尼沙言。我不於餘處不在餘法。我昔為人王為世尊弟子。以篤信心為優婆塞。一心念佛然後命終。為毘沙門天王作子。得須陀洹不墮惡趣。極七往返乃盡苦際。於七生名中常名闍尼沙。一時世尊在大林中一樹下坐。我時乘天千輻寶車。以少因緣欲詣毘樓勒天王。遙見世尊在一樹下。顏貌端正諸根寂定。譬如深淵澄靜清明。見已念言。我今寧可往問世尊。摩竭國人有命終者當生何所。
又復一時毘沙門王自於眾中而說偈言。
 我等不自憶 過去所更事 今遭遇世尊 壽命得增益
又復一時忉利諸天以少因緣集在一處。時四天王各當位坐。提頭賴吒在東方坐其面西向帝釋在前。毘樓勒叉天在南方坐其面北向帝釋在前。毘樓博叉天王在西方坐其面東向帝釋在前。毘沙門天王在北方坐其面南向帝釋在前。時四天王皆先坐已然後我坐。復有餘諸大神天。皆先於佛所淨修梵行。於此命終生忉利天增益諸天。受天五福。
一者。天壽。二者。天色。三者。天名稱。四者。天樂。五者。天威德。
時諸忉利天皆踊躍歡喜言。增益諸天眾減損阿須倫眾。
爾時釋提桓因知忉利諸天有歡喜心即作頌曰。
 忉利諸天人 帝釋相娛樂 禮敬於如來 最上法之法
 諸天受影福 壽色名樂威 於佛修梵行 故來生此間
 復有諸天人 光色甚巍巍 佛智慧弟子 生此復殊勝
 忉利及因提 思惟此自樂 禮敬於如來 最上法之法
闍尼沙神復言。所以忉利諸天集法堂者。共議思惟觀察稱量。有所教令然後敕四天王。四王受教已各當位而坐。其坐未久有大異光照于四方。時忉利天見此異光皆大驚愕。今此異光將有何怪。餘大神天有威德者皆亦驚怪。今此異光將有何怪。時大梵王即化作童子頭五角髻。在天眾上虛空中立。顏貌端正與眾超絕。身紫金色蔽諸天光。時。忉利天亦不起迎亦不恭敬又不請坐。時梵童子隨所詣座。座生欣悅譬如剎利水澆頭種。登王位時踊躍歡喜。其坐未久復自變身。作童子像頭五角髻。在大眾上虛空中坐。譬如力士坐於安座。嶷然不動而作頌曰。
 調伏無上尊 教世生明處 大明演明法 梵行無等侶
 使清淨眾生 生於淨妙天
時梵童子說此偈已告忉利天曰。其有音聲五種清淨乃名梵聲。何等五。
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徹。四者。其音深滿。五者。周遍遠聞。
具此五者乃名梵音。我今更說汝等善聽。如來弟子摩竭優婆塞。命終有得阿那含。有得斯陀含。有得須陀洹者。有生他化自在天者。有生化自在.兜率天.焰天.忉利天.四天王者。有生剎利.婆羅門.居士大家。五欲自然者。時梵童子以偈頌曰。
 摩竭優婆塞 諸有命終者 八萬四千人 吾聞俱得道
 成就須陀洹 不復墮惡趣 俱乘平正路 得道能救濟
 此等群生類 功德所扶持 智慧捨恩愛 慚愧離欺妄
 於彼諸天眾 梵童記如是 言得須陀洹 諸天皆歡喜
時毗沙門王聞此偈已歡喜而言。世尊出世說真實法。甚奇。甚特。未曾有也。我本不知如來出世說如是法。於未來世當復有佛說如是法。能使忉利諸天發歡喜心。
時梵童子告毗沙門王曰。汝何故作此言。如來出世說如是法。為甚奇甚特未曾有也。如來以方便力說善不善。具足說法而無所得。說空淨法而有所得。此法微妙猶如醍醐。
時梵童子又告忉利天曰。汝等諦聽善思念之。當更為汝說。如來.至真善能分別說四念處。何謂為四。
一者。內身觀。精勤不懈專念不忘除世貪憂。二者。外身觀。精勤不懈專念不忘除世貪憂。三者。受意法觀亦復如是。精勤不懈專念不忘除世貪憂。四者。內身觀已生他身智。內觀受已生他受智。內觀意已生他意智。內觀法已生他法智。是為如來善能分別說四念處。
復次。諸天。汝等善聽吾當更說。如來善能分別說七定具。何等為七。
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是為如來善能分別說七定具。
復次諸天。如來善能分別說四神足。何等謂四。
一者。欲定滅。行成就修習神足。
二者。精進定滅。行成就修習神足。
三者。意定滅。行成就修習神足。
四者。思惟定滅。行成就修習神足。是為如來善能分別說四神足。
又告諸天。過去諸沙門.婆羅門以無數方便。現無量神足。皆由四神足起。正使當來沙門.婆羅門無數方便現無量神足。亦皆由是四神足起。如今現在沙門.婆羅門無數方便。現無量神足者。亦皆由是四神足起。
時梵童子即自變化形為三十三身。與三十三天一一同坐而告之曰。汝今見我神變力不。
答曰。唯然已見。
梵童子曰。我亦修四神足故。能如是無數變化。
時三十三天各作是念。今梵童子獨於我坐而說是語。而彼梵童一化身語餘化亦語。一化身默餘化亦默。
時彼梵童還攝神足處帝釋坐。告忉利天曰。我今當說汝等善聽。如來.至真自以己力開三徑路。自致正覺。何謂為三。
或有眾生親近貪欲。習不善行。彼人於後近善知識得聞法言。法法成就。於是離欲。捨不善行。得歡喜心恬然快樂。又於樂中復生大喜。如人捨於麤食。食百味飯。食已充足復求勝者。行者如是離不善法得歡喜樂。又於樂中復生大喜。是為如來自以己力開初徑路成最正覺。
又有眾生多於瞋恚。不捨身.口.意惡業。其人於後遇善知識。得聞法言法法成就。離身惡行.口.意惡行。生歡喜心恬然快樂。又於樂中復生大喜。如人捨於麤食食百味飯。食已充足復求勝者。行者如是離不善法得歡喜樂。又於樂中復生大喜。是為如來開第二徑路。
又有眾生愚冥無智不識善惡。不能如實知苦.習.盡.道。其人於後遇善知識。得聞法言法法成就。識善不善能如實知苦.習.盡.道。捨不善行生歡喜心恬然快樂。又於樂中復生大喜。如人捨於麤食食百味飯。食已充足復求勝者。行者如是離不善法得歡喜樂。又於樂中復生大喜。是為如來開第三徑路。
時梵童子於忉利天上說此正法。毗沙門天王復為眷屬說此正法。闍尼沙神復於佛前說是正法。世尊復為阿難說此正法。阿難復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說是正法。是時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