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1日 星期五

不善品第四十八入前品中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眾多比丘集普會講堂各生此念。今如來甚奇甚特。過去取般涅槃者。亦復知彼姓名.種族.持戒.翼從皆悉分明。三昧。智慧.解脫.解脫見慧。身壽有長短皆悉知之。云何諸賢。為是如來分別法處極為清淨。知彼諸佛姓字所出之處乎。為是諸天來至佛所而告此耶。
爾時世尊以天耳徹聞眾多比丘各興此論。便往至諸比丘所在中央坐。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集此為何等論。欲說何法。
諸比丘白佛言。我等集此。論正法之要。諸人各興此論議。如來甚奇甚特。乃能知過去諸佛世尊名字姓號。智慧多少靡不貫博甚可奇雅。云何諸賢。為是如來分別法界極為清淨。知彼諸佛姓字所出之處乎。為是諸天來至佛所而告此耶。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欲得聞過去諸佛神智之力乎。姓字名號.壽命長短耶。
諸比丘對曰。今正是時。唯願世尊敷演其義。
佛告諸比丘。汝等善思念之。吾當與汝廣演其義。
爾時眾多比丘從佛受教。世尊告曰。比丘當知。過去九十一劫有佛出世。號毘婆尸如來.至真.等正覺。
復次三十一劫有佛出世名。式詰如來.至真.等正覺。
復於彼三十一劫內有佛名。毘舍羅婆如來出世。於此賢劫中有佛出世名。拘屢孫如來。
復於賢劫中有佛出世名。拘那含牟尼如來.至真.等正覺。
復於賢劫中有佛出世名曰。迦葉。
復於賢劫中我出現世。釋迦文如來.至真.等正覺。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九十一劫中 有佛毘婆尸 三十一劫中 式詰如來出
 復於彼劫中 毘舍如來現 今日賢劫中 四佛復出世
 拘孫那迦葉 如日照世間 欲知名字者 其號悉如是
毘婆尸如來者出剎利種。式詰如來亦出剎利種。毘舍羅婆如來亦出剎利種。拘屢孫如來出婆羅門種。拘那含牟尼如來出婆羅門種。迦葉如來出婆羅門種。如我今出剎利種。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前佛有現者 皆出剎利種 拘孫至迦葉 出於婆羅門
 最尊無能及 我今天人師 諸根而淡泊 出於剎利姓
毘婆尸如來姓瞿曇。式詰如來亦出瞿曇。比舍羅婆亦出瞿曇。迦葉如來出迦葉姓。拘樓孫.拘那含牟尼亦出迦葉姓。同上而無異。我今如來姓瞿曇。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如初諸三佛 出於瞿曇種 後三至迦葉 出於迦葉姓
 如我今現在 天人所奉敬 諸根而淡泊 出於瞿曇姓
比丘當知。毘婆尸如來姓拘鄰若。式詰如來亦出拘鄰若。毘舍羅婆如來亦出拘鄰若。拘屢孫如來出婆羅墮。拘那含牟尼如來亦出婆羅墮。迦葉如來亦出婆羅墮。如我今如來.至真.等正覺出於拘鄰若。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如初諸三佛 出於拘鄰若 後三至迦葉 出於婆羅墮
 如我今現在 天人所奉敬 諸根而淡泊 出於拘鄰若
毘婆尸如來坐波羅利華樹下而成佛道。
式詰如來坐分陀利樹下而成佛道。
毘舍羅婆如來坐波羅樹下而成佛道。
拘屢孫如來坐尸利沙樹下而成佛道。
拘那含牟尼如來坐優頭跋羅樹下而成佛道。
迦葉如來坐尼拘留樹下而成道果。
如我今日如來坐吉祥樹下而成佛道。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初一成佛道 波羅利樹下 式坐分陀利 毘舍坐波羅
 拘孫坐尸利 拘那跋羅下 迦葉拘留樹 吉祥我成道
 七佛天中天 照明於世間 因緣坐諸樹 各成其道果
毘婆尸如來弟子有十六萬八千之眾。式詰如來弟子之眾有十六萬。毘舍羅婆如來弟子之眾十萬。拘屢孫如來弟子之眾有八萬人。拘那含牟尼如來弟子之眾有七萬人。迦葉如來弟子之眾有六萬眾。如我今日弟子之眾有千二百五十人。皆是阿羅漢。諸漏永盡無復諸縛。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百千六萬八 毘婆尸弟子 百千及六萬 式詰弟子眾
 百千比丘眾 毘舍婆弟子 拘孫八萬眾 拘那含七萬
 迦葉六萬眾 皆是阿羅漢 我今釋迦文 千二百五十
 皆是真人行 布現於法教 遺法餘弟子 其數不可計
毘婆尸如來侍者名曰。大導師。
式詰如來侍者名曰。善覺。
毘舍羅婆如來侍者名曰。勝眾。
拘屢孫如來侍者名曰。吉祥。
拘那含牟尼如來侍者名曰。毘羅先。
迦葉如來侍者名曰。導師。
我今侍者名曰。阿難。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大道及善覺 勝眾與吉祥 毘羅先導師 阿難第七侍
 此人供養聖 無有不得時 諷誦又受持 不失其義理
毘婆尸如來壽八萬四千歲。式詰如來壽七萬歲。毘舍羅婆如來壽六萬歲。拘屢孫如來壽五萬歲。拘那含如來壽四萬歲。迦葉如來壽二萬歲。如我今日壽極減少。極壽不過百歲。
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初佛八萬四 次佛七萬歲 毘舍婆六萬 拘留壽五萬
 一萬二萬年 是拘那含壽 迦葉壽二萬 唯我壽百年
如是諸比丘。如來觀知諸佛姓名號字皆悉分明。種類出處靡不貫練。持戒.智慧.禪定.解脫皆悉了知。
爾時阿難白世尊言。如來亦說過去恒沙諸佛取滅度者。如來亦知。當來恒沙諸佛方當來者。如來亦知。如來何故不記爾許佛所造。今但說七佛本末。
佛告阿難。皆有因緣本末故。如來說七佛之本末。過去恒沙諸佛。亦說七佛本末。將來彌勒出現世時。亦當記七佛之本末。若師子應如來出時亦當記七佛之本末。若承柔順佛出世時亦當記七佛之本末。若光焰佛出現世時亦當記七佛之名號。若無垢佛出現世時亦當記迦葉之本末。若寶光佛出現世時亦當記釋迦文之本末。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師子柔順光 無垢及寶光 彌勒之次第 皆當成佛道
 彌勒記式佛 師子記毘舍 柔順記拘孫 光焰記牟尼
 無垢記迦葉 皆說曩所緣 寶光成三佛 亦當記我號
 過去諸三佛 及以將來者 皆當記七佛 曩所之本末
由此因緣故。如來記七佛名號耳。
爾時阿難白世尊言。此經名何等。當云何奉行。
佛告阿難。此經名曰。記佛名號。當念奉行。
爾時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是時師子長者往至舍利弗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師子長者白舍利弗言。唯願尊者當受我請。
是時舍利弗默然受請。是時長者見尊者默然受請。便從坐起禮足而退。復至大目乾連.離越.大迦葉.阿那律.迦旃延.滿願子.優婆離.須菩提.羅云.均頭沙彌.如此上首者請五百人。是時師子長者即還。辦具種種極妙飲食。敷好座具又白。時到。諸真人羅漢靡所不監。今食具已辦。唯願屈顧臨覆下舍。
爾時諸大聲聞各著三衣。持鉢入城至長者家。時長者見諸最尊坐已定。手自斟酌行種種飲食。見諸聖眾食已訖。行清淨水人施一白氎前受呪願。是時尊者舍利弗與長者說極妙之法。便從坐起而去還詣靜室。
爾時羅云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世尊問曰。汝今為從何來。
羅云報云。師子長者今日來見請。
佛告之曰。云何。羅云。飲食為妙。為不妙。為細耶。為麤耶。
羅云報曰。飲食極妙又且豐多。今此白氎從彼得之。
佛告羅云。眾僧斯有幾人。上坐是誰。
羅云白佛言。和上舍利弗最為上首。及諸神德弟子有五百人。
佛告羅云。云何羅云。彼長者獲福為多乎。
羅云白佛言。唯然世尊。彼長者得福之報不可稱計。施一羅漢其福難限。何況大神妙天人所敬奉。今五百人均是真人。其福有何可量。
佛告羅云。今施五百羅漢之功德。若從眾中僧次請一沙門。請已供養。計此眾中差人之福。及與五百羅漢之福。百倍.千倍.巨億萬倍.不可以譬喻為比。所以然者。眾中所差其福難限。獲甘露滅盡之處。羅云當知。猶如有人自誓說曰。吾要當飲此江河諸水。彼人為堪任不乎。
羅云白佛言。不也。世尊。
所以然者。此閻浮地極為廣大。此閻浮地有四大河。一者恒伽。二者新頭。三者私陀。四者博叉。一一河者從有五百。然此人終不能飲水使盡。但勞其功事終不成也。彼人復作是說。我自有方便因緣。可得飲諸水使盡。云何有因緣得飲諸水。
爾時彼人便作是念。我當飲海水。所以然者。一切諸流皆歸投乎海。云何羅云。彼人能得飲諸水乎。
羅云白佛言。如此方便可得飲水使盡。所以然者。一切諸流皆歸乎海。由此因緣故。彼人得飲水盡。
佛告之曰。如是羅云。一切私施猶如彼流。或獲福或不獲福。眾僧者如彼大海。所以然者。流河決水以入于海便滅本名。但有大海之名耳。羅云。此亦如是。今此十人皆從眾中出非眾不成。云何為十。所謂向須陀洹.得須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羅漢.得阿羅漢.辟支佛.佛。是謂十人皆由眾中非獨自立。
羅云。當以此方便。知其眾中差者。其福不可限量。是故羅云。善男子.善女人欲求其福不可稱計。當供養聖眾。
羅云當知。猶如有人以酥投水凝不得廣普。若以油投水則遍滿其上。是故羅云。當念供養聖眾比丘僧。如是羅云當作是學。
爾時師子長者聞如來歎說施眾之福。不歎說餘福。爾時長者以餘時。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師子長者白世尊言。適聞如來而歎說施眾之福。不歎別請人之福。自今已後常當供養聖眾。
佛告之曰。我不作爾說。當供養聖眾不供養餘人。今施畜生猶獲其福。何況餘人。但我所說者福有多少。所以然者。如來聖眾可敬.可貴。是世間無上福田。今此眾中有四向.四得及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其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三乘之道者。當從眾中求之。所以然者。三乘之道皆出乎眾。長者。我觀此因緣義。故而說此語耳。亦不教人應施聖眾。不應施餘人。
爾時長者白世尊言。如是。如尊教敕。自今已後若作福業。盡當供養聖眾不選擇人施。
爾時世尊與彼長者說微妙之法。令發歡悅之心。長者聞法已。即從座起頭面禮足便退而去。爾時師子長者意欲施立福業。爾時諸天來告之曰。此是向須陀洹之人。此是得須陀洹。施此得福多施此得福少。爾時天人即歎頌曰。
 如來歎擇施 與此諸德士 施此獲福多 如良田生苗
爾時師子長者默然不對。爾時天人復語長者。此是持戒人。此是犯戒人。此向須陀洹人。此是得須陀洹人。此向斯陀含人。此是得斯陀含人。此向阿那含。此得阿那含。此向阿羅漢。此得阿羅漢。此是聲聞乘。此是辟支佛乘。此是佛乘。施此得福少。施此得福多。
爾時師子長者默然不對。何以故爾。但憶如來教誡不選擇而施。爾時師子長者復以餘時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我自憶念請聖眾飯之。有天來告我言。此是持戒。此是犯戒。此人向須陀洹。此人得須陀洹。乃至三乘皆悉分別。又說此偈。
 如來歎擇施 與此諸德士 施此獲福多 如良田生苗
時我復作是念。如來教誡不可違戾。豈當生心選擇施乎。終無是非之心.高下之意也。
時我復作是念。我當盡施一切眾生之類。汝自持戒受福無窮。若使犯戒自受其殃。但愍眾生非食不濟命。
佛告長者。善哉善哉長者。行過弘誓。菩薩所施心恒平等。長者當知。若菩薩惠施之日諸天來告之。族姓子當知。此是持戒人。此是犯戒人。施此得福多。施此得福少。爾時菩薩終無此心。此應施。此不應施。然菩薩執意而無是非。亦不言此持戒。亦不言此犯戒。是故長者。當念平等惠施。長夜之中獲福無量。
是時師子長者憶如來教誡。熟視世尊意不移動。即於座上得法眼淨。是時師子長者即從座起。頭面禮足便退而去。
爾時長者去未久。佛告諸比丘曰。此師子長者憶平等施故。又視如來從頭至足。即於座上得法眼淨。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優婆塞中第一弟子平等施者。所謂師子長者是。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爾時尊者舍利弗在耆闍崛山中屏猥之處補納故衣。爾時有十千梵迦夷天從梵天沒。來至舍利弗所。頭面禮足各圍遶侍焉。又以此偈而歎頌曰。
 歸命人中上 歸命人中尊 我等今不得 為依何等禪
是時十千梵迦夷天說此語已。舍利弗默然可之。爾時諸天以見舍利弗默然可已。即禮足退去。諸天去未遠。舍利弗即入金剛三昧。是時有二鬼。一名伽羅。二名優婆伽羅。毘沙門天王使遣至毘留勒天王所。欲論人.天之事。是時二鬼從彼虛空而過。遙見舍利弗結加趺坐。繫念在前意寂然定。伽羅鬼謂彼鬼言。我今堪任以拳打此沙門頭。
優波伽羅鬼語第二鬼曰。汝勿興此意打沙門頭。所以然者。此沙門極有神德有大威力。此尊名舍利弗。世尊弟子中聰明高才無復過是。智慧弟子中最為第一。備於長夜受苦無量。
是時彼鬼再三曰。我能堪任打此沙門頭。
優波伽羅鬼報曰。汝今不隨我語者汝便住此。吾欲捨汝去此。
惡鬼曰。汝畏此沙門乎。
優波伽羅鬼曰。我實畏之。設汝以手打此沙門者。此地當分為二分。正爾當暴風疾雨。地亦振動。諸天驚動地已振動。四天王亦當驚怖。四天王已知於我等不安其所。
是時惡鬼曰。我今堪任辱此沙門。
善鬼聞已便捨而去。時彼惡鬼即以手打舍利弗頭。是時天地大動。四面有暴風疾雨尋時來至。地即分為二分。此惡鬼即以全身墮地獄中。
爾時尊者舍利弗即從三昧起。整衣服下耆闍崛山。往詣竹園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佛告舍利弗曰。汝今身體無有疾病乎。
舍利弗言。體素無患唯苦頭痛。
世尊告曰。伽羅鬼以手打汝頭。若當彼鬼以手打須彌山者。即時須彌山便為二分。所以然者。彼鬼有大力故。今此鬼受其罪報故。全身入阿鼻地獄中。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甚奇甚特。金剛三昧力乃至於斯。由此三昧力故無所傷害。正使須彌山打其頭者。終不能動其毫毛。所以然者。比丘聽之。於此賢劫中有佛名。拘屢孫如來.至真.等正覺。彼佛有二大聲聞。一名等壽。二名大智。比丘等壽神足第一。比丘大智智慧第一。如我今日舍利弗智慧第一。目乾連神足第一。
爾時等壽.大智二比丘。俱得金剛三昧。當於一時等壽比丘在閑靜之處入金剛三昧。時諸牧牛人.牧羊人.取薪草人。見此比丘坐禪。各各自相謂言。此沙門今日以取無常。
是時牧牛人及取薪人集諸草木積比丘身上。以火燒已而捨之去。是時等壽比丘即從三昧起。正衣服便退而去。是時比丘即以其日。著衣持鉢入村乞食。時諸取薪草人見此比丘村中乞食。各各自相謂言。此比丘昨日以取命終。我等以火焚燒。今日復還活今當立字。字曰還活。若有比丘得金剛三昧者。火所不燒。刀斫不入。水所不漂。不為他所中傷。如是比丘。金剛三昧威德如是。今舍利弗得此三昧。舍利弗比丘多遊二處。空三昧.金剛三昧。是故諸比丘。當求方便行金剛三昧。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當教汝。如舍利弗比丘。比丘智慧.大智.分別廣智.無邊智.捷疾之智.普遊智.利智.甚深智.斷智.少欲知足.閑靜勇猛.念不分散.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解脫見慧成就.柔和無爭.去惡辯了.忍諸言語.歎說離惡.常念去離.愍念生萌.然熾正法.與人說法無有厭足。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十千諸天人 盡是梵迦夷 自歸舍利弗 於靈鷲山頂
 歸命人中上 歸命人中尊 我今不能知 為依何等禪
 如是弟子花 莊嚴佛道樹 如天晝度園 快樂無有比
弟子華者。即是舍利弗比丘是。所以然者。此人則能莊嚴佛樹。
道樹者。即如來是也。如來能覆蓋一切眾生。是故比丘。當念勤加勇猛精進。如舍利弗比丘。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