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善男子.善女人欲禮拜如來神寺者。當行十一法禮如來寺。云何為十一。
興勇猛意有所堪故。意不錯亂恒一心故。當念專意諸止觀故。
諸念永息入三昧故。意及無量由智慧故。意難觀察由其形故。
意淡然靜由威儀故。意無流馳以名稱故。意無想像由其色故。
梵音難及由柔軟響故。
諸比丘。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拜如來寺。當具此十一法禮如來神寺。長夜之中獲德無量。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行禮法。當念十一事然後禮法。云何名為十一。
有慢當除慢。夫正法者。於欲而除渴愛想。
夫正法者。於欲而除欲。夫正法能斷生死淵流。
夫行正法獲平等法。然此正法斷諸惡趣。尋此正法得至善處。
夫正法者能斷愛網。行正法者從有至無。行正法者明靡不照。夫正法者至涅槃界。
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行禮法。當思惟此十一法。然後便獲福無量。長夜之中受福無限。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善男子.善女人修禮僧者。當專十一法。然後乃當禮僧。云何為十一。
如來眾者正法成就。如來聖眾上下和合。如來僧者法法成就。
如來聖眾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成就。
如來聖眾能掌護三寶。如來聖眾能降伏外道異學。如來聖眾是一切眾生良友福田。
若善男子.善女人欲禮僧者。當思惟此十一法。長夜之中獲福無量。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天.龍.鬼神.乾沓和.阿須倫.迦留羅.甄陀羅.摩休勒天及人民。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摩竭國蜜提羅城東大天園中止。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後起。與阿難共於樹園中經行。佛便笑。阿難心念。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不妄笑。今何以笑必當有意。我當問之。
阿難整衣服。右膝著地叉手問佛。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不妄笑。今何以笑必當有意。願聞笑意。
佛語阿難。我當為汝說過去賢劫初。於此中間有轉輪聖王主四天下名曰。大天。長壽無病端正勇猛。治以正法不枉人民。有自然七寶何等為七。一者輪寶。二者象寶。三者馬寶。四者珠寶。五者女寶。六者主藏寶。七者典兵寶。
佛語阿難。此大天王為童子時八萬四千歲。作太子時八萬四千歲。登聖王位八萬四千歲。
阿難問佛。云何為輪寶。
佛語阿難。月十五日。月盛滿時。王沐浴清淨。與婇女上東樓上東向視。有千輻金輪。輪高七仞為一多羅。多羅者獨挺樹。以樹為限高七多羅。純以紫磨金為輪。
王見輪已心念。此輪好輪願得提之耶。念已輪即就王左手。便舉移右手中。
王語此輪曰。諸不伏者為我伏之。非我地者為我取之。如法非不如法。
語竟輪還住空。輞東向轂北向。王敕左右具四種兵。具兵已即將兵眾逐輪立空。隨輪東引巡行盡東界。暮則王與兵眾宿於輪下。東界諸小王皆來朝覲。所貢皆以金鉢盛銀粟。銀鉢盛金粟。善來大王。此東界土地.珍寶.人民盡是王有。願當停駕住此。我等當稟承天教。
大天王答諸小王曰。汝等欲承我教者。各還本國以十善教民。勿行枉橫誡敕已訖。輪即於海上迴轉乘雲而行。海中自然開道廣一由延。王與四種兵隨輪如前巡行南界。南界諸小王亦來朝覲。皆以金鉢盛銀粟。銀鉢盛金粟貢上曰。善來天王。此南界土地.珍寶.人民盡是王有。願停駕住此。我等當稟承天命。
大天答諸王曰。汝等欲承我命者各還本土。以十善教民勿行枉橫。
誡敕已訖輪則西迴按行西界。西界諸王貢獻勸請。如南方比訖。輪復北迴巡行北界。北界諸王亦皆朝覲。貢獻勸請盡如前法。周遊四日遍閻浮提四海。還本蜜提羅城。於宮門前虛空中住高七多羅。輞東向王便入宮。
佛語阿難。大天得輪寶如此。
阿難復問佛。大天得象寶復云何。
佛語阿難。大天以後十五日。月盛滿時沐浴清淨。從諸婇女上東樓上。東向觀見空中。有白象王名。滿呼。乘虛而來七肢平跱。口有六牙頭上金冠。金為瓔珞。以真珠交絡其體。左右佩金鈴。象有神力變形自在。
大天見之心自念曰。我得此象可耶。當使有所為。
念訖象便立空中於王前。王即教以五事。王復念曰。當試此象為能以不。
至明日日出。王乘此象須臾之間。周遍四海還到本處。於宮門東。東向立。阿難。大天所得象寶如此。
阿難復問佛。大天所得馬寶復云何。
佛語阿難。大天到後十五日月盛滿時。沐浴清淨從諸婇女上西樓上。西向視見有紺馬王。名婆羅含(秦言髮鳥朱髮尾)。乘空而來行不動身。頭上金冠寶為瓔珞。披珠交絡左右垂鈴。馬有神力變形自在。
大天見之自念言。得此乘之可也。
念訖至王前。王便乘欲試之。至明日日出。王乘東行。須臾之頃周遍四海。還至本國住宮門西。西向而立。阿難。大天所獲馬寶如此。
阿難問佛。大天所得珠寶復云何。
佛語阿難。大天至後十五日。月盛滿時沐浴清淨。將諸婇女上東樓上。東向視見有神珠。珠長一尺六寸有八楞。作紺琉璃色乘空而來高七多羅。大天見之心念曰。得此珠觀之可也。
如念獲之。王欲試之。至夜半合四種兵。以珠懸於幢頭出城而遊。珠照辟方十二由延。兵眾相見如晝無異。珠光所及人民驚起皆言。天明。
王即還宮。以幢豎之宮內。內外常明與晝不異。阿難。大天所獲珠寶如此。
阿難問佛。大天所得玉女寶復云何。
佛語阿難。大天至十五日月盛滿時。沐浴清淨從諸婇女上東樓上。東向視。見有剎帝利女寶名。曼那呵利(秦言奪情)。端正無比姝妙嚴淨。不長.不短.不麤.不細.不白.不黑。冬則溫煖夏則清涼。身毛孔中出栴檀香。口出憂鉢蓮花香。亦無女人眾惡姿態。情性調和先意承旨。乘虛而來逕至王所。阿難。大天所獲玉女寶如是。
阿難問佛。大天所得主藏寶者復云何。
佛語阿難。大天至十五日月盛滿時。沐浴清淨將諸婇女上北樓上。北向觀見主藏臣名。阿羅咃吱(秦言財幢)。端正姝妙。不長.不短。不肥.不瘦。身黃金色髮紺青色。眼白黑分明。又能視見地伏藏七寶。有主者為護之。無主者取共王用。聰明智慧善有方謀。乘虛而來逕詣王前而謂王曰。自今已往王快可自樂勿復憂愁。我當給王寶不令有乏。王便試藏臣與之乘船獨共入海。
王謂藏臣者言。吾欲得金銀財寶。
藏臣者白王。還至岸邊當給財寶。
王曰。吾欲得水中寶。不用岸上者。
主藏臣者便從坐起。整衣服跪右膝叉手禮水。水中即自然出金頂大如車轂。須臾滿船。王曰。可止。勿復上金。船將欲沒。
阿難。大天所獲典寶臣如此。
阿難復問佛。大天所得典兵將軍者復云何。
佛語阿難。大天至十五日月盛滿時。沐浴清淨將諸婇女上南樓上。南向視見南方有大將軍比毘那(秦言無畏)。端正姝好髮如真珠色。身猶綠色。不長.不短。不肥.不瘦。眼能徹視。知他人心念。軍策變謀進退知時。乘虛而來逕詣王所。謂王曰。願王自恣快樂莫憂天下。征伐四方臣自辦之。
王欲試之半夜思惟。欲合四種兵。念訖四兵盡集。
王復念。欲使東引。軍即東引。王在中央。將軍在前四兵圍遶。
王念欲往即往。王念欲還即還。阿難。大天所獲典兵將軍寶如此。
佛語阿難。大天所獲七寶如此。
佛語阿難。大天王治天下遂久。便語梳頭侍者名。劫北。若有白髮者便拔示我。
劫北視髮遂久見有一白髮。便白王曰。前所敕者今已白見。
王曰。拔來示我。
劫北即以金鑷拔取白髮置王手中。王捉白髮便說斯偈。
我身首上 生此毀莊 身使來召 入道時到
王心念曰。我已極人五欲今當出家。
下鬚髮被法服。召太子長生告曰。童子。吾頭已有白髮出。世間五欲吾已厭之。今欲求天所欲。我今欲剃鬚髮。著法服出家為道。汝當領國政立長為太子。好養劫北使伺白髮。白髮出者以國付太子如我出家。下鬚髮被法服。
王告太子。我今以此聖位慇懃累汝。當使聖位世世相紹莫使種斷。種斷者便為邊地人也。若斷善行者便生無法處。
大天王誡敕已。便以國付太子長生。給劫北田業。
佛語阿難。大天王於此城。於此園。於此地。下鬚髮著法服入道。於此處八萬四千歲。行四梵行。慈.悲.喜.護。於是壽終得生梵天。大天出家七日後女寶命終。長生登位已至十五日。月盛滿時將諸婇女上東樓上。東向視見有玉女端正如前乘虛而來。長生還服七寶。王長生已領國政統四天下。長生復語劫北。從今而去為我梳頭時。見白髮輒來白我。
登聖王位。遂經八萬四千歲白髮復生。劫北白王素髮已生。
王曰。拔來著吾掌中。劫北即以金鑷拔置王手中。王執白髮即說偈曰。
我身首上 生此毀莊 身使來召 入道時到
王心念曰。我已極人五欲今當出家。下鬚髮被法服。即召太子冠髻告曰。童子。吾已頭白。世間五欲吾已厭之當求天欲。我今欲出家為道。剃除鬚髮被著法服。汝當領國政。立長為太子。好養劫北使伺白鬚。白髮出者以國付太子。如我出家。下鬚髮被法服。
王告太子。我今以此聖王位慇懃累汝。當使聖王位。世世相紹莫使種斷。種斷者便為邊地人也。若斷善行者便生無法處。
長生王誡敕已。即以國付太子冠髻。給劫北田業。
佛語阿難。長生王亦於此城.此園.此地。下鬚髮著法服入道。於此處八萬四千歲。行四梵行慈.悲.喜.護也。於是壽終得生梵天。
佛語阿難。王長生出家之後七日之中。七寶自然化去。冠髻王憂愁不樂。諸臣見王不悅便問王曰。天王何以不悅。
王答諸臣曰。以七寶化去故也。
諸臣白王。王勿為憂。
王曰。何得不憂也。
臣等啟曰。父王梵行近在園中。可往諮承必當誨王致寶之法。
王即敕。嚴駕。
諸臣便嚴駕訖便白王。王與群臣乘七寶車。以五物為幟。寶冠.羽蓋.劍.扇.寶屐。左右臣從進詣園所。到則下車癈却五物。步入園門前至父王。稽首禮足却住一面叉手白言。王所有七寶今皆化去。
父先定坐聞所啟白仰頭答曰。童子。夫聖王法。不恃父之所有也。汝自行法承之。
王復問曰。轉輪聖王以何法化。
父便答曰。敬法.重法.念法.養法.長法.熾法.大法。行此七法者。便應聖王治也。可以致寶也。
王復問曰。云何敬法。乃至大法也。
父答曰。當學給賜貧窮。教民孝養二親。四時八節以時祭祠。誨以忍辱。除婬.嫉.癡行。此七法者乃應聖王法也。
王即受教辭退却禮。繞七匝已便引還歸。於是王輒承父命奉行七法。宣令遠近祇崇王教。王便開藏給賜貧窮。侍養孤老四方之民莫不奉承。於是王以十五日。月盛滿時沐浴清淨。將諸婇女上東樓上。東向視。見有千輻紫磨金輪。輪高七多羅。去地亦七多羅。乘虛而來住於空中。王心念曰。願得此輪可乎。
輪即下至王左手。復移之於右手。王語此輪諸不伏者為我伏之。非我地者為我取之。如法非不如法。
王便以手投輪還之虛空。於宮門東輞東向。轂比向而住空中。輪後次有白象。次有紺馬。次有神珠。次有玉女。次有主藏。次有將軍。此七寶出如大天王。比試亦如是。逕八萬四千歲竟王賜劫北。并敕太子及付國事出家入道。皆如前王法。
佛語阿難。此冠髻王於此城園地下鬚髮。被法服八萬四千歲。修四梵行慈.悲.喜.護。於是壽盡亦生梵天。
佛告阿難。大王子孫相紹乃至八萬四千歲轉輪聖王位善種不斷。最後聖王名。荏(晉言不眗音如錦反)。治以正法為人聰明審諦不忘。相有三十二色猶紅蓮花。好喜布施供養沙門.婆羅門。侍養孤老賑給貧窮。於四城門及城中央置設庫藏。金銀.雜寶.象.馬.車乘.衣服.牀褥.病瘦醫藥.香華.飲食。諸孤獨者皆給妻婦。種種惠施隨人所欲。王於六齋之日。具敕內外皆持八關。於斯之日首陀會天當悉來下受其八戒。帝釋.三十三天皆歎其國人民。快哉善利乃值斯法王耶。種種惠施恣民所欲。又能清潔齋戒無闕。
天帝釋告諸天子。欲得見荏王不。
咸言。欲見。可使來至此。
釋提桓因即敕窮鼻尼(窮鼻尼者晉言極端正也)天女。汝詣蜜提羅城告荏王曰。卿大得善利也。此間諸天皆歎卿功德巍巍。為吾致問慇懃。此諸天子甚思相見。暫可屈意來至於此。
窮鼻尼受教便下。如人屈伸臂頃忽然在王殿。虛空中立。王侍一婇女於殿上坐。思念世間欲使一切皆得安隱無眾苦患。
窮鼻尼於空中彈指覺之。王舉頭見殿上光明聞其聲曰。我是釋提桓因侍者。故遣我詣王。
王答曰。不審天帝何所約敕。
天女答曰。天帝致意慇懃。此諸天子讚卿功德預思相見。可暫屈意。
王默然許之。天女便還白天帝曰。已達宣命許當馳詣。
天帝即敕侍御嚴駕七寶飛行馬車。下到蜜提羅城迎於荏王侍御受教。即駕馬車忽然便下王與群臣會於都坐。車當王前於空中止。御者告曰。天帝今遣車相迎。諸天子儼然相待。便可上車勿復顧戀。諸臣大小聞王當去。僉然不悅皆起而立。叉手白言。王去之後。臣等何所承命。
王答曰。卿等勿憂吾去之後。施惠.齋戒.養民.治國。如吾在時我比還不久。
王誡敕訖車即下地。王便上車侍御問王。當從何道。
王曰。此言何謂。
侍御答曰。夫行有兩道。一者惡道。二者善道。行惡者。從惡道到苦處。修善者。遊善道至樂處。
王曰。今日行道。善惡皆欲從之。
御者聞之久乃寤曰。甚善大王。御者便引在兩道之中。善惡悉覩逕詣三十三天。天帝及諸天子遙見王來。釋提桓因曰。善來大王。命令共坐。
佛語阿難。王便就天帝坐。王與帝釋貌相.被服.音聲一揆。諸天子心中念言。何者帝釋。何者為王。
又復念曰。人法當眴。而俱不眴。各懷愕然無以別之。天帝見諸天有疑心。復念言。我當留王使住然後乃寤耳。
帝釋謂諸天子。卿等欲使我留王住此不。
諸天子曰。實欲使住。
天帝謂荏。大王。可住此不。我當供給五欲。因是諸天乃識。
人王白天帝曰。正爾。便為給賜已。願諸天子壽命無極。賓主請讓如是至三。
帝釋謂王。何以不住。
王答曰。我當出家修道。今在天上無緣學道。
天帝曰。胡為作道。
王曰。被父王遺令。若白髮生法當出家。
釋聞遺令入道。默然不對。王於天上須臾之間五欲自恣。方之世間已十二年。王將欲別與諸天子說審諦法。釋敕侍御汝送荏王還於本國。侍御受教即嚴駕。駕訖白王曰。王可上車。
於是王便與帝釋及諸天子誥別即上車。循本道而歸到蜜提羅宮。侍御即還天上。王下數日復敕劫北。若見白髮便白我。數日之中頭上白髮。劫比以金鑷拔白髮置王手中。王見已便說偈曰。
我身頭上 生此毀莊 身使來召 入道時到
王心念。我已極人五欲。今當出家剃鬚髮被法服。王即召太子善盡告曰。吾白髮已出。世間五欲吾已厭之。當求天欲當下鬚髮。被法服出家入道。童子。今以國事付汝。好養劫北若白髮出者。以國付太子出家入道。童子。今以此聖王位累汝莫使種斷。種斷者便為邊地人也。
佛語阿難。荏王即付太子國政給劫北田業已。於此城園地下鬚髮。被法服出家修道。修道之後於七日中。輪.珠化去。象.馬.玉女.長者.將軍。皆悉無常。王於園中八萬四千歲。行四梵行慈.悲.喜.護。命終生梵天。
其後善盡王不承父業正法替廢。由是七寶不復來應。善行不繼五減遂至。人民短命.薄色.少力.多病.無智。五減以至轉復貧困。困窮竊盜相糾。詣王啟曰。此人不與取。
王即敕外行刑國人。聞不與取王輒殺之。皆咸其惡各興利刀。刀自此始造。由是殺生從此起。便有兩惡出。次復婬犯他妻。夫主共諍自言我不。便成四惡兩舌遘鬪。是為五惡。鬪則相罵是為六惡。言不至誠是為七惡。嫉他和合是為八惡。含忿色變是為九惡。心懷疑亂是為十惡。十惡已具五減轉增。
佛語阿難。欲知爾時大天王在賢劫初興者不。則我是也。
阿難。欲知爾時八萬四千年王名荏。治政無枉者則汝是也。欲知爾時最後名善盡王暴逆不道。斷聖王種者調達是也。
阿難。汝於往時承繼大天轉輪聖王之善嗣。使其紹立不絕者汝之功也。如法非不如法。阿難。我今是無上法王。今我遺無上善法。慇懃囑累汝。汝是釋種子莫作邊地人。莫為斷種行。
阿難問佛。何以故當作斷種行。
佛語阿難。大天王雖行善法。未得漏盡出世間。未得度。未得斷欲。未得破二十億結。六十二見未除。三垢未淨。未得神通。未得解脫真道不得涅槃。大天所行善法不過生梵天。
阿難。我明法究竟無為。我法得到真際天.人之上。我法無漏.無欲.減沒度.通.解脫.真沙門.至涅槃。阿難。我今以是無上道法。慇懃囑累汝。莫增滅我法。莫作邊地人也。若有現行聲聞。
阿難。設有斷此法者便為邊地人也。若能興此法者便為佛長子。即為眷屬成就。阿難。汝當成就眷屬。莫作滅族行。
阿難。我前後所說法盡囑累汝。汝當學是。
佛說是已阿難歡喜奉行。
(五)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大泥黎之人云何為四所謂。末佉梨罪人。帝舍比丘是大罪人。提婆達兜是大罪人。瞿波離比丘是大罪人。
末佉梨罪人者。身出火光長六十肘。帝舍罪人者。身出火光長四十肘。提婆達兜罪人者。身出火光長三十肘。瞿波離罪人者。身出火光長二十肘。
比丘當知。末佉梨教無數眾生使行邪見顛倒之想。計有無之想。
帝舍愚人者。斷諸聖眾應器遺餘。
提婆達兜愚人者。鬪亂眾僧。殺阿羅漢比丘尼。起害意向於如來。
瞿波離罪人者。誹謗舍利弗.目乾連。
又復比丘。末佉梨罪人教無數眾生使行邪見。身壞命終墮焰光泥黎中。
帝舍罪人。斷聖眾應器遺餘。身壞命終墮等害地獄中。
提婆達兜罪人者。起謀害心向於如來。身壞命終墮阿鼻地獄中。
瞿波離罪人者。由其誹謗舍利弗.目乾連。身壞命終墮鉢投摩地獄中。
末佉離罪人者。是時獄卒生拔其舌背著脊上。所以然者。由其曩昔教無數眾生使行邪見。
帝舍大罪人者。是時獄卒生擗其身。鎔銅灌壞其心。又以熱鐵丸使令吞之。所以然者。由其斷應器遺餘故。
提婆達兜罪人者。以熱鐵輪轢壞其身。又以鐵杵哺咀其體。群暴惡象蹋蹈其身。又復大熱鐵山鎮押面上。舉身為熱銅葉所裹。所以然者。由其曩昔鬪亂聖眾壞和合僧故。致鐵輪轢斷其頭。
又此提婆達兜愚人。教彼太子使害父王。由是果報故。使鐵杵破壞其身。
又彼提婆達兜愚癡之人。飲象使醉往害如來。由是果報群象蹋蹈其體。
又彼提婆達兜惡人。上耆闍崛山顛執石擲佛。由斯果報故。使熱鐵山鎮押其面。然彼提婆達兜愚人。殺阿羅漢比丘尼。由斯果報故。使熱銅鐵葉纏裹其身。
比丘當知。瞿波離罪人者。在彼蓮華地獄中。千具犁牛以犁其舌。所以然者。由其謗誹舍利弗.目連故。由此因緣果報。使千具犁牛而壞其舌。
又復比丘。末佉離罪人者。身出火光長六十肘。若有眾生興起此念。當拔濟饒益此人。取四大海水高四十肘澆灌其身。然彼海水尋時消盡焰不增減。由是熱鐵葉火燒四日。有人來以四渧水澆。然水尋時消盡。此亦如是。若有人來以四大海水澆彼人身。欲令無為終不可果。所以然者。由彼罪過極深重故。
然彼帝舍罪人。身出火光長四十肘。設有眾生愍念此人。以三大海水澆灌其身。然彼海水尋時消盡。火焰不減。其猶有人以三渧水著熱敖上。水尋消滅不得久停。此亦如是。若以三大海水澆帝舍身上。水尋時滅火終不增減。
提婆達兜罪人。身出火光長三十肘。若有眾生興起愛念之心。欲使提婆達兜身永處無為。以二大海水澆灌其身。水尋時盡火終不滅。猶如以二渧水著熱敖上終無增減。提婆達兜愚人亦如是。以二大海水澆灌其身。水尋時盡火終不滅。提婆達兜身體苦痛如斯。
瞿波離罪人身出火光長二十肘。設有眾生愍念斯人。取一大海水澆灌其身。然彼海水尋時消盡火終不滅。猶如一渧水著熱敖上。尋時消盡不得久停。瞿波離比丘亦復如是。罪報所牽故受斯罪。是謂比丘。此四種人受罪極重。當自盡意遠離斯患。承諸賢聖等修梵行者。如是仁者當作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明曉地獄。亦知趣地獄之徑。亦復知彼地獄眾生之本。設復眾生造諸惡不善之行。身壞命終入地獄中我亦知之。
又復比丘。我亦知明曉畜生。亦知趣畜生之道。亦復知畜生之本。作諸惡元生彼者亦悉曉了。
我今亦知餓鬼之道。其有作惡根元者生餓鬼中。我亦知之。
我今亦知人道向人之趣。其有眾生得人身者。我亦知之。
我亦知趣天之道。其有眾生作諸德本。生彼天上我亦知之。
我亦知涅槃之趣。其有眾生有漏盡成無漏。心解脫.智慧解脫。於現法中而取證果。我亦知之。
比丘當知。我知地獄之趣。以何因緣而說斯言乎。
佛告諸比丘。我今觀察眾生心意。所謂此人身壞命終應入地獄中。然後時觀此人以入地獄中。受苦酸酷考掠無數。愁憂苦惱不可稱記。猶如一大火坑無有塵煙。設有人來逕趣斯處。又且有目之士觀此人所趣。必當墜火終不虛也。
然復後時觀此人以墮火坑。吾所謂人者以墮火坑。今觀察眾生心意所念必入地獄不疑。如我後時觀察此人以定入地獄。受苦酸酷不可稱記。
云何斯人以入地獄。是謂我觀趣地獄眾生作諸惡行不善之業。身壞命終入地獄中。我悉知之。吾所說者正謂此耳。我知畜生之道。亦知趣畜生者。以何緣本而說此乎。
於是比丘。我觀察眾生心中所念。此人身壞命終生畜生中。有我後時觀察此人。以生畜生中。愁憂苦惱不可稱計。
云何斯人以墮畜生中乎。
猶如村落有大圊廁屎滿其中。設有斯人徑趣斯處。有目之士見斯人來徑趣斯處。此人不久徑墮于廁。然後時觀此人已墮于廁。受厄窮困不可稱記。
云何斯人已墮于廁。
我今觀眾生類亦復如是。斯人命終應生畜生中。又復時觀已生畜生中受苦無量。我今觀畜生眾生皆悉明了。我所說者正謂此耳。我亦知餓鬼眾生餓鬼之道。其身壞命終生餓鬼者我亦知之。其有眾生身壞命終趣餓鬼之道我悉知之。我復於後時觀見此眾生。以入餓鬼受苦痛.樂痛。
云何斯人以入餓鬼中乎。
猶如大村落側有一大樹。生危嶮之處枝葉凋落。設有人來往趣斯處。有目之士遙觀此人。必趣樹不疑。復後時觀此人。或坐.或臥受其苦樂之報。
云何斯人以至樹下坐臥乎。
今我觀眾生之類亦復如是。身壞命終必趣餓鬼不疑。受其苦樂之報不可稱記。我知餓鬼趣餓鬼之道皆悉分明。我所說者正謂此耳。我知人道亦知趣人道。亦其有造行。身壞命終生人中者我亦知之。於是比丘。我觀眾生類心中所念。此人必當身壞命終應生人中。我復於後時觀此人已生人中。
云何斯人已生人中。
猶如村落側有一大樹。在平正處多諸陰涼。若有人直從一道來。有目之士見已便知之。斯人所趣向定至此樹不疑。我復於後時觀此人。已至此樹受樂無量。
云何斯人得至斯處。
此亦如是。我觀眾生心意所念亦如是。身壞命終必生人中不疑。我復於後時觀此人已生人中受樂無量。我知人趣亦知趣人之道。今生人中者我亦知之。我所說者正謂此耳。我亦知天亦知趣天之道。其有眾生作諸功業生天者我亦知之。
以何因緣而說此乎。
我今觀眾生之類心中所念。此人必當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上。然後時觀此人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上。於彼受自然之福快樂無比。是謂斯人已生天上。於彼受自然之福快樂無比。猶如村落側有好高廣講堂。彫文刻鏤懸繒幡蓋。香汁灑地敷好坐具。氍毹毾毯文繡綩綖。若有人直從一道來。有目之士直從一道來。此人所趣向。定至高廣講堂必不疑。復於後時觀見此人已到講堂上。或坐.或臥於中受福快樂無比此亦如是。吾今觀眾生類身壞命終應生善處天上。於彼受樂快不可計。
云何斯人以生善處天上乎。
我知天道。趣天之路乎。我所說者正謂此耳。我今知涅槃亦知涅槃之道。亦知眾生應般涅槃者。或有眾生盡有漏成無漏。心解脫.智慧解脫。現身取證而自遊化我悉知之。
由何因緣而說此乎。
於是比丘。我觀眾生類心中所念。此人盡有漏成無漏。心解脫.智慧解脫。是謂斯人以盡有漏成無漏。猶如去村落不遠有大池水極清徹。若有人直從一道來。有目之士遙見斯人來。知此人必至池水不疑。又後時觀此人已至池水。沐浴澡洗除諸穢污。去諸垢坋在側而坐。亦不與人共相諍競。我今觀眾生類亦復如是。盡有漏成無漏。心解脫.智慧解脫。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名色知如真。是謂斯人已至此處。我知涅槃之道。亦知眾生般涅槃者皆悉知之。如來.至真.等正覺有此之智.無畏.力具皆悉成就。如來智無有量。如來能觀過去無限無量不可計事皆悉知之。將來現在無限無量皆悉分別。是故比丘。當求方便具足十力.無畏。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依雪山上有大高廣之樹五事長大。云何為五。根不移動皮極厚大。枝節遠蔭靡所不覆葉極茂盛。是謂比丘。依雪山上有此大樹極為俊好。今善男子.善女人亦復如是。依豪族之處五事長益。云何為五所謂。
信長益.戒長益.聞長益.施長益.慧長益。是謂比丘。信善男子.善女人依豪族家成就此五事。是故比丘。當求方便成就信.戒.聞.施.智慧。
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猶如雪山樹 五事功德成 根皮枝節廣 陰葉極茂盛
有信善男子 五事功德成 信戒聞惠施 智慧遂增益
如是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茂羅破群比丘與諸比丘尼共相遊處。然諸比丘尼亦復好樂共相遊處。其有人民稱譏茂羅破群比丘者。是時諸比丘尼極懷瞋恚愁憂不悅。若復有人毀呰諸比丘尼者。是時破群比丘亦復愁憂不悅。
是時多眾比丘告破群比丘曰。汝今云何親近諸比丘尼。諸比丘尼亦復與汝交接。
破群報曰。我今解如來所說教誡。其有犯婬者罪不足言。
眾多比丘復告曰。止。止比丘。勿作斯言。莫誹謗如來言教。其誹謗如來言教者罪咎不少。又復世尊無數方便說婬之穢。其有習婬使無罪者終無此理。汝今可捨此惡見。備於長夜受苦無量。
然此破群比丘故與交通而不改其行。爾時眾多比丘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而白世尊言。舍衛城中有一比丘名曰。破群。與諸比丘尼共相交接。然諸比丘尼亦與破群比丘交接往來。我等往彼勸喻使改其行。然彼二人遂更增益。不捨此顛倒之見。亦不順正法之業。
爾時世尊告一比丘。汝往至彼破群比丘所云。如來喚。
爾時比丘受如來教。即往到破群比丘所。汝當知之如來喚卿。破群比丘聞彼比丘語。即往到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爾時世尊問彼比丘曰。汝審親近諸比丘尼耶。
彼比丘對曰。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汝為比丘。云何與比丘尼共相交接。汝今是族姓子。剃除鬚髮著三法衣。以信堅固出家學道。
破群比丘白佛言。唯然世尊。我是族姓子。以信堅固出家學道。
佛告比丘。非汝之法。云何與比丘尼共相交接。
破群比丘白佛言。我聞如來所說。其習婬者其罪蓋不足言。
佛告比丘。汝愚人。云何說如來習婬無罪。我無數方便說婬之穢污。汝今云何作是語。如來說婬無罪。汝好守護口過。無令長夜恒受其罪。
佛告之曰。汝今且止。須吾更問諸比丘。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曰。汝等頗聞吾與諸比丘說婬無罪乎。
諸比丘對曰。唯然。世尊。不聞如來說婬無罪。所以然者。如來無數方便說婬之穢污。設言無罪此義不然。
佛告諸比丘。善哉善哉諸比丘。如汝所言。我無數方便說婬之穢污。爾時世尊重告諸比丘曰。汝等當知。若有愚人習於法行。所謂契經.祇夜.偈.授決.因緣.本末.譬喻.生.方等.未曾有.說.廣普。雖誦斯法不解其義。以不觀察其義。亦不順從其法。所應順法終不從其行。所以誦斯法者。從欲與人共競諍意計勝負。亦不自為己有所濟及。彼誦法已則犯制限。猶如有人出彼村落欲求惡蛇。彼若見極大之蛇。到已以左手摩抆其尾。然彼蛇迴頭螫蜇其手。由此緣報便致命終。此亦如是。若有愚人翫習其法。十二部經靡不斟酌。亦不觀察其義。所以然者。由不究竟正法義故。於是若有善男子將護翫習其法。契經.祇夜.偈.授決.因緣.本末.譬喻.生.方等.未曾有.說.廣普。彼人誦此法已深解其義。以解彼深義之法。順從其教無所違失。所以誦法者。不以勝負之心與彼競諍。所以誦習法者。欲自纂修有察及。所以誦法者果有所願。由此因緣漸至涅槃。猶如有人出彼村落求覓惡蛇。彼見蛇已手執鐵鉗。先鑷其頭後便捉項不令動搖。設彼惡蛇迴尾欲害彼人終無所至。所以然者。比丘。由其捉項故。此善男子亦復如是。誦習.誦讀靡不周遍。觀察其義順從其法終無違失。漸漸由此因緣得至涅槃。所以然者。由其執正法故。是故諸比丘。其有解吾義者當念奉行。其不解者重來問我。如來方今現在後悔無益。
爾時佛告諸比丘。設有比丘在大眾中而作是說。如來所說禁戒我悉解了。其習婬者罪蓋不足言。彼比丘當語斯比丘。止。止莫作斯言。莫誹謗如來言說斯語。如來終不說此言。若此比丘改其所犯者善。若不改其行者復當再三諫之。設當改者善。設不改者墮。若復比丘隱匿其事。不使露現者諸人皆墮。是謂比丘。我之禁戒。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九)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生漏梵志往至世尊所。共相問訊在一面坐。爾時生漏梵志白世尊曰。為有幾劫過去。
佛告梵志。過去諸劫不可稱計。
梵志白佛。為可計數不乎。沙門瞿曇恒說三世。云何為三。所謂過去.將來.現在。沙門瞿曇亦知過去.當來.現在之世。唯願沙門演說劫數之義。
佛告梵志。若當我說因此劫。復次此劫。我既滅度汝取命終。不知劫數之義。所以然者。如今人壽短促。極壽不過百年。計百年中數劫者。我取滅度汝既命終。終不知劫數之義。
梵志當知。如來亦有此知。具足分別劫數。眾生壽命長短。受其苦樂皆悉分明。今當與汝引譬。智者以譬喻得解。猶如恒沙之數亦無有限。無有量不可計算。過去劫者其數如是。不可稱計不可籌量。
梵志白佛。當來劫頗有幾數。
佛告梵志。亦恒沙之數無有齊畔。不可稱計非算所及。
梵志復問佛。頗有現在劫.成敗劫乎。
佛告梵志。有此成劫.敗劫。非一劫.百劫。猶如器血在危地終不安住。設當住者要當顛倒。諸世界方域亦復如是。或有劫成。或有劫敗。此數亦復叵計為幾劫成。為幾劫敗。所以然者。生死長遠無有邊際。眾生以無明結覆蓋漂浪流滯。從今世至後世。從後世至今世。長夜受苦惱當可厭患去離此惱。是故梵志當作是學。
爾時生漏梵志白世尊言。沙門瞿曇。甚奇甚特。知過去當來劫數之義。我今重復自歸沙門瞿曇。唯願沙門瞿曇聽為優婆塞。盡其形壽不敢復殺乃至飲酒。
爾時生漏梵志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爾時有一異比丘白世尊言。劫頗有邊際乎。
佛告比丘。方便引譬然劫數無窮盡。過去久遠於此賢劫中。有佛出號曰。俱樓孫至真.等正覺。爾時此耆闍崛山更有姓號。爾時羅閱城人民之類。上此耆闍崛山中。四日四夜行乃徹頂。
又復比丘。拘那含牟尼佛時。此耆闍崛山更有姓號。爾時羅閱城人民之類。三日三夜行乃至此山頂。
迦葉如來出現於世。此耆闍崛山更有姓號。時羅閱城人民之類。二日二夜行乃至此山頂。
如我今日釋迦文佛出現於世。此山名耆闍崛山。須臾之頃乃到此山頂。
若彌勒如來出現於世。此山亦名耆闍崛山。所以然者。諸佛神力咸使出此山在。比丘。當以方便知劫有衰盡不可稱計。然劫有二種。大劫.小劫。
若於劫中無佛出世。爾時復有辟支佛出世此名為小劫。
若如來於劫中出世。爾時彼劫中無有辟支佛出現於世。此名為大劫。比丘。當以此方便知劫數長遠不可稱計。是故比丘當憶此劫數之義。
爾時異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