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0日 星期日

佛說七知經

聞如是。佛遊於舍衛祇樹給孤獨園。
佛告諸比丘。比丘受教從佛而聽。
佛告諸比丘。有七法道弟子現世安隱和悅多行。精進法觀令習得盡。何謂七法。
一。知法。二。知義。三。知時。四。知節。五。自知。六。知眾。七。知人。
諸比丘何謂知法。
謂能解十二部經。一曰。文。二曰。歌。三曰。說。四曰。頌。五曰。譬喻。六曰。本起紀。七曰。事解。八曰。生傅。九曰。廣博。十曰。自然。十一曰。行。十二曰。章句。是為知法。不解十二部經為不知法。
何謂知義。
彼彼所說經法悉曉其義是為知義。彼彼所說不曉不解為不知義。
何謂知時。
知是時可惟寂滅想。是時不惟受行想。是時可惟慎護想是為知時。不曉時宜所行為不知時。
何謂知節。
能少飲食大小便便得消化。能節出入坐起行步。臥覺語默事從約省。是為知節。不自約省為不知節。
何謂自知。
自知己身意老多少。所信所戒所聞所施所慧所解所至所入。深淺厚薄事事自知。是為自知。不知己意所入多少。為不自知。
何謂知眾。
能知彼眾。若君子眾。若理家眾。若梵志。若沙門眾。若或有時至彼眾。宜坐宜立宜語宜默。知隨時宜。是為知眾。不知相彼眾隨時宜者為不知眾。
何謂知人。
如有兩人。一人信道一人不信道。信道者可稱譽。不信者無稱譽。
信道有兩輩。一人數詣道場樂沙門。一人不數詣道場智略沙門。數詣者可稱譽。不數詣者無稱譽。
數詣道場有兩輩。一人愛敬沙門。一人不愛敬沙門。愛敬者可稱譽。不愛敬者無稱譽。
愛敬有兩輩。一人親習沙門。一人不親習沙門。親習者可稱譽。不親習者無稱譽。
親習有兩輩。一人好問經法。一人不好問經法。好問者可稱譽。不好問者無稱譽。
好問有兩輩。一人側耳聽。一人不側耳聽。側耳聽者可稱譽。不側耳聽者無稱譽。
側耳聽有兩輩。一人聞法受持。一人聞法不受持。
聞法受持者可稱譽。不受持者無稱譽。
受持有兩輩。一人聞而思義。一人聞不思義。
聞而思義者可稱譽。聞而不思義者無稱譽。
聞法思義有兩輩。一人如經義解。受法如法立。一人不如經義解。不受法不如法立。
如經義解者可稱譽。不如經義解者無稱譽。
如經義解有兩輩。一人但自安己。不安他人不多安人。不哀世間不利天下。一人自能安己亦安他人多安天下。愍傷世間利寧天人。
諸比丘當別知。其自安己能安他人多安天下。愍傷世間利寧天下者。是人為最上最長最尊極尊。
譬如牛乳成酪酪為酥酥為醍醐醍醐最上。如是人者為人中之人。乃為上行尊行極尊之行。為最勝為上願無上也。
諸比丘能見兩人為智為高。能分別此人善此人勝。是為知人。
佛說是已皆歡喜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