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迦尸國與大比丘眾俱遊在一處。告諸比丘。
我日一食。日一食已。無為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汝等亦應日一食。日一食已。無為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
爾時世尊為比丘眾施設日一食戒。諸比丘眾皆奉學戒及世尊境界諸微妙法。
於是世尊展轉到迦羅賴。住迦羅賴北村尸攝和林。
爾時迦羅賴中有二比丘。一名。阿濕貝。二名。弗那婆修。舊土地主.寺主.宗主。彼朝食.暮食.晝食.過中食。彼朝食.暮食.晝食.過中食已。無為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眾多比丘聞已。往詣阿濕貝及弗那婆修比丘所而語彼曰。阿濕貝。弗那婆修。世尊遊迦尸國。與大比丘眾俱遊在一處。告諸比丘。我日一食。日一食已。無為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汝等亦應日一食。日一食已。無為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爾時。世尊為比丘眾施設日一食戒。諸比丘眾皆奉學戒及世尊境界諸微妙法。阿濕貝。弗那婆修。汝等亦應日一食。日一食已無為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汝等莫違世尊及比丘眾。
阿濕貝.弗那婆修聞已報曰。諸賢。我等朝食.暮食.晝食.過中食。朝食.暮食.晝食.過中食已。無為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我等何緣捨現而須待後。如是再三。彼眾多比丘不能令阿濕貝及弗那婆修除惡邪見。即從坐起捨之而去。往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曰。
世尊。此迦羅賴中有二比丘。一名阿濕貝。二名弗那婆修。舊土地主.寺主.宗主。彼朝食.暮食.晝食.過中食。彼朝食.暮食.晝食.過中食已。無為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世尊。我等聞已便往至阿濕貝及弗那婆修比丘所而語彼曰。阿濕貝。弗那婆修。世尊遊迦尸國。與大比丘眾俱。遊在一處。告諸比丘。我日一食。日一食已無為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汝等亦應日一食。日一食已無為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爾時。世尊為比丘眾施設日一食戒。諸比丘眾皆奉學戒及世尊境界諸微妙法。阿濕貝。弗那婆修。汝等亦應日一食。日一食已無為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汝等莫違世尊及比丘眾。
阿濕貝.弗那婆修聞已報我等曰。諸賢。我等朝食.暮食.晝食.過中食。朝食.暮食.晝食.過中食已無為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我等何緣捨現而須待後。如是再三。世尊。如我等不能令阿濕貝.弗那婆修除惡邪見。即從坐起捨之而去。
世尊聞已告一比丘。汝往至阿濕貝.弗那婆修比丘所語如是曰。阿濕貝。弗那婆修。世尊呼汝等。
一比丘聞已。唯然世尊。即從坐起稽首佛足繞三匝而去。至阿濕貝及弗那婆修比丘所語如是曰。阿濕貝。弗那婆修。世尊呼賢者等。
阿濕貝.弗那婆修聞已。即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
世尊問曰。阿濕貝。弗那婆修。眾多比丘實語汝等。阿濕貝、弗那婆修比丘。世尊遊迦尸國與大比丘眾俱遊在一處告諸比丘。我日一食。日一食已無為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汝等亦應日一食。日一食已。無為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
爾時世尊為比丘眾施設日一食戒。諸比丘眾皆奉學戒及世尊境界諸微妙法。阿濕貝。弗那婆修。汝等亦應日一食。日一食已無為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汝等莫違世尊及比丘眾。阿濕貝。弗那婆修。汝等聞已語諸比丘曰。諸賢。我等朝食.暮食.晝食.過中食。朝食.暮食.晝食.過中食已無為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我等何緣捨現而須待後。如是再三。阿濕貝。弗那婆修。諸比丘不能令汝捨惡邪見。即從坐起捨之而去耶。
阿濕貝.弗那婆修答曰。實爾。
世尊告曰。阿濕貝。弗那婆修。汝等知說如是法。若有覺樂覺者。彼覺樂覺已。惡不善法轉增。善法轉減。若有覺苦覺者。彼覺苦覺已。惡不善法轉減。善法轉增耶。
阿濕貝.弗那婆修答曰。唯然。我等如是知世尊說法。若有覺樂覺者。彼覺樂覺已。不善法轉增。善法轉減。若有覺苦覺者。彼覺苦覺已。不善法轉減。善法轉增。
世尊呵阿濕貝.弗那婆修比丘。汝等癡人。何由知我如是說法。汝等癡人。從何口聞知如是說法。汝等癡人。我不一向說。汝等一向受持。汝等癡人。為眾多比丘語時。應如是如法答。
我等未知。當問諸比丘。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亦如是知我說法。若有覺樂覺者。彼覺樂覺已。不善法轉增。善法轉減。若有覺苦覺者。彼覺苦覺已。不善法轉減。善法轉增耶。
眾多比丘答曰。不也。世尊。
世尊復問曰。汝等云何知我說法。
眾多比丘答曰。世尊。我等如是知世尊說法。或有覺樂覺者。惡不善法轉增。善法轉減。或有覺樂覺者。惡不善法轉減。善法轉增。或有覺苦覺者。惡不善法轉增。善法轉減。或有覺苦覺者。惡不善法轉減。善法轉增。世尊。我等如是知世尊所說法。
世尊聞已歎諸比丘曰。善哉善哉。若汝如是說。或有覺樂覺者。惡不善法轉增。善法轉減。或有覺樂覺者。惡不善法轉減。善法轉增。或有覺苦覺者。惡不善法轉增。善法轉減。或有覺苦覺者。惡不善法轉減。善法轉增。所以者何。我亦如是說。
或有覺樂覺者。惡不善法轉增。善法轉減。
或有覺樂覺者。惡不善法轉減。善法轉增。
或有覺苦覺者。惡不善法轉增。善法轉減。
或有覺苦覺者。惡不善法轉減。善法轉增。
若我不知如真。不見.不解.不得.不正盡覺者。或有樂覺者。不善法轉增。善法轉減。我不應說斷樂覺。
若我不知如真。不見.不解.不得.不正盡覺者。或有樂覺者。惡不善法轉減。善法轉增。我不應說修樂覺。
若我不知如真。不見.不解.不得.不正盡覺者。或有苦覺者。惡不善法轉增。善法轉減。我不應說斷苦覺。
若我不知如真。不見.不解.不得.不正盡覺者。或有苦覺者。惡不善法轉減。善法轉增。我不應說修苦覺。
若我知如真。見.解.得.正盡覺者。或有樂覺者。惡不善法轉增。善法轉減。是故我說斷樂覺。
若我知如真。見.解.得.正盡覺者。或有樂覺。惡不善法轉減。善法轉增。是故我說修樂覺。
若我知如真。見.解.得.正盡覺者。或有苦覺者。惡不善法轉增。善法轉減。是故我說斷苦覺。
若我知如真。見.解.得.正盡覺者。或有苦覺者。惡不善法轉減。善法轉增。是故我說修苦覺。
所以者何。我不說修一切身樂。亦不說莫修一切身樂。
我不說修一切身苦。亦不說莫修一切身苦。
我不說修一切心樂。亦不說莫修一切心樂。
我不說修一切心苦。亦不說莫修一切心苦。
云何身樂我說不修。若修身樂。惡不善法轉增。善法轉減者。如是身樂我說不修。
云何身樂我說修耶。若修身樂。惡不善法轉減。善法轉增者。如是身樂我說修也。
云何身苦我說不修。若修身苦。惡不善法轉增。善法轉減者。如是身苦我說不修。
云何身苦我說修耶。若修身苦。惡不善法轉減。善法轉增者。如是身苦我說修也。
云何心樂我說不修。若修心樂。惡不善法轉增。善法轉減者。如是心樂我說不修。
云何心樂我說修耶。若修心樂。惡不善法轉減。善法轉增者。如是心樂我說修也。
云何心苦我說不修。若修心苦。惡不善法轉增。善法轉減者。如是心苦我說不修。
云何心苦我說修耶。若修心苦。惡不善法轉減。善法轉增者。如是心苦我說修也。
彼可修法知如真。不可修法亦知如真。彼可修法知如真。不可修法亦知如真已。不可修法便不修。可修法便修。不可修法便不修。可修法便修已。便惡不善法轉減。善法轉增。我不說一切比丘行無放逸。亦復不說一切比丘不行無放逸。
云何比丘我說不行無放逸。若有比丘俱解脫者。
云何比丘有俱解脫。若有比丘八解脫身觸成就遊。已慧見諸漏已盡已知。如是比丘有俱解脫。
此比丘我說不行無放逸。所以者何。此賢者本已行無放逸。若此賢者本有放逸者終無是處。是故我說此比丘不行無放逸。
若有比丘非俱解脫。有慧解脫者。
云何比丘有慧解脫。若有比丘八解脫身不觸成就遊。以慧見諸漏已盡已知。如是比丘有慧解脫。
此比丘我說不行無放逸。所以者何。此賢者本已行無放逸。若此賢者本有放逸者終無是處。是故我說此比丘不行無放逸。
此二比丘我說不行無放逸。
云何比丘我為說行無放逸。若有比丘非俱解脫。亦非慧解脫而有身證。
云何比丘而有身證。若有比丘八解脫身觸成就遊。不以慧見諸漏已盡已知。如是比丘而有身證。此比丘我為說行無放逸。我見此比丘行無放逸。為有何果。令我為此比丘說行無放逸耶。
或此比丘求於諸根。習善知識行隨順住止。諸漏已盡得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於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謂我見此比丘行無放逸。有如是果。是故我為此比丘說行無放逸。
若有比丘非俱解脫。非慧解脫。亦非身證而有見到。
云何比丘而有見到。若有比丘一向決定信佛.法.眾隨所聞法。便以慧增上觀.增上忍。如是比丘而有見到。
此比丘我說行無放逸。我見此比丘行無放逸。為有何果。令我為此比丘說行無放逸耶。
或此比丘求於諸根。習善知識行隨順住止。諸漏已盡得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於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謂我見此比丘行無放逸。有如是果。是故我為此比丘說行無放逸。
若有比丘非俱解脫。非慧解脫。又非身證。亦非見到而有信解脫。
云何比丘有信解脫。若有比丘一向決定信佛.法.眾。隨所聞法以慧觀忍不如見到。如是比丘有信解脫。此比丘我為說行無放逸。我見此比丘行無放逸。為有何果。令我為此比丘說行無放逸耶。
或此比丘求於諸根。習善知識行隨順住止。諸漏已盡得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於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謂我見此比丘行無放逸。有如是果。是故我為此比丘說行無放逸。
若有比丘非俱解脫。非慧解脫。又非身證。復非見倒。亦非信解脫而有法行。
云何比丘而有法行。若有比丘一向決定信佛.法.眾隨所聞法。便以慧增上觀.增上忍。如是比丘而有法行。此比丘我為說行無放逸。我見此比丘行無放逸。為有何果。令我為此比丘說行無放逸耶。
或此比丘求於諸根。習善知識行隨順住止。於二果中必得一也。或於現法得究竟智。若有餘者得阿那含。謂我見此比丘行無放逸。有如是果。是故我為此比丘說行無放逸。若有比丘非俱解脫。非慧解脫。又非身證。復非見到。非信解脫。亦非法行而有信行。
云何比丘而有信行。若有比丘一向決定信佛.法.眾。隨所聞法以慧觀忍不如法行。如是比丘而有信行。此比丘我為說行無放逸。我見此比丘行無放逸。為有何果。令我為此比丘說行無放逸耶。
或此比丘求於諸根。習善知識行隨順住止。於二果中必得一也。或於現法得究竟智。若有餘者得阿那含。謂我見此比丘行無放逸。有如是果。是故我為此比丘說行無放逸。
此諸比丘我說行無放逸。我不說一切諸比丘得究竟智。亦復不說一切諸比丘初得究竟智。然漸漸習學趣跡受教受訶。然後諸比丘得究竟智。此諸比丘所得究竟智。
云何漸漸習學趣跡受教受訶。然後諸比丘得究竟智。
此諸比丘所得究竟智耶。或有信者便往詣。往詣已便奉習。奉習已便一心聽法。一心聽法已便持法。持法已便思惟。思惟已便平量。平量已便觀察。賢聖弟子觀察已。身諦作證慧增上觀。彼作是念。此諦我未曾身作證。亦非慧增上觀。此諦今身作證以慧增上觀。如是漸漸習學趣跡受教受訶。然後諸比丘得究竟智。此諸比丘所得究竟智。
於是世尊告曰。阿濕貝。弗那婆修。有法名四句。我欲為汝說。汝等欲知耶。
阿濕貝及弗那婆修白曰。世尊。我等是誰。何由知法。
於是世尊便作是念。此愚癡人。越過於我此正法.律極大久遠。若有法.律師貪著食.不離食者。彼弟子不應速行放逸。況復我不貪著食.遠離於食。
信弟子者應如是說。世尊是我師。我是世尊弟子。世尊為我說法。善逝為我說法。令我長夜得義.得饒益安隱快樂。彼信弟子於世尊境界多有所作。於世尊境界多所饒益。於世尊境界多有所行。入世尊境界。止世尊境界者。若遊東方必得安樂無眾苦患。若遊南方.西方.北方者。必得安樂無眾苦患。
若信弟子於世尊境界多有所作。於世尊境界多所饒益。於世尊境界多有所行。入世尊境界。止世尊境界者。我尚不說諸善法住況說衰退。但當晝夜增長善法而不衰退。
若信弟子於世尊境界多有所作。於世尊境界多所饒益。於世尊境界多有所行。入世尊境界。止世尊境界者。於二果中必得一也。或於現世得究竟智。或復有餘得阿那含。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相品之餘
13 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