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聞如是。一時佛遊娑雞帝在青林中。爾時娑雞帝有三族姓子。尊者阿那律陀.尊者難提.尊者金毘羅。並皆年少新出家學。共來入此正法不久。
爾時世尊問諸比丘。此三族姓子並皆年少新出家學。共來入此正法不久。此三族姓子頗樂於此正法.律中行梵行耶。
時諸比丘嘿然不答。世尊復再三問諸比丘。此三族姓子並皆年少新出家學。共來入此正法不久。此三族姓子頗樂於此正法.律中行梵行耶。
時諸比丘亦復再三嘿然不答。
於是世尊自問三族姓子告尊者阿那律陀。汝等三族姓子並皆年少新出家學。共來入此正法不久。阿那律陀。汝等頗樂此正法.律中行梵行耶。
尊者阿那律陀白曰。世尊。如是。我等樂此正法修行梵行。
世尊問曰。阿那律陀。汝等小時年幼童子清淨黑髮。身體盛壯樂於遊戲。樂數澡浴嚴愛其身。於後親親及其父母皆相愛戀。悲泣啼哭不欲令汝出家學道。汝等故能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
阿那律陀。汝等不畏王而行學道。亦不畏賊。不畏負債。不畏恐怖。不畏貧窮不得活故而行學道。但厭生.老.病.死.啼哭.憂苦。或復欲得大苦聚邊。
阿那律陀。汝等不以如是心故出家學道耶。
答曰。如是。
阿那律陀。若族姓子以如是心出家學道者。為知所由。得無量善法耶。
尊者阿那律陀白世尊曰。世尊為法本。世尊為法主。法由世尊唯願說之。我等聞已得廣知義。
佛便告曰。阿那律陀。汝等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分別其義。
阿那律陀等受教而聽。
世尊告曰。阿那律陀。若為欲所覆.惡法所纏者。不得捨樂.無上止息。彼心生增伺.瞋恚.睡眠。心生不樂身生頻伸多食心憂。彼比丘便不能忍飢渴.寒熱.蚊虻.蠅蚤.風日所逼。惡聲.捶杖亦不能忍。身遇諸疾極為苦痛至命欲絕。諸不可樂皆不堪耐。所以者何。以為欲所覆.惡法所纏。不得捨樂.無上止息故。
若有離欲。非為惡法之所纏者。必得捨樂及無上止息。彼心不生增伺.瞋恚.睡眠.心不生不樂。身不生頻伸。亦不多食。心不愁憂。彼比丘便能忍飢渴.寒熱.蚊虻.蠅蚤.風日所逼。惡聲.捶杖亦能忍之。身遇諸疾極為苦痛至命欲絕。諸不可樂皆能堪耐。所以者何。以非為欲所覆故。不為惡法之所纏故。又得捨樂.無上止息故。
世尊問曰。阿那律陀。如來以何義故。或有所除。或有所用。或有所堪。或有所止。或有所吐耶。
阿那律陀白世尊曰。世尊為法本。世尊為法主。法由世尊唯願說之。我等聞已得廣知義。
佛便告曰。阿那律陀。汝等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分別其義。
阿那律陀等受教而聽。
世尊告曰。阿那律陀。諸漏穢污為當來有本。煩熱苦報。生.老.病.死因。如來非不盡。非不知故。或有所除。或有所用。或有所堪。或有所止。或有所吐。
阿那律陀。如來但因此身故。因六處故。因壽命故。或有所除。或有所用。或有所堪。或有所止。或有所吐。
阿那律陀。如來以此義故。或有所除。或有所用。或有所堪。或有所止。或有所吐。
世尊問曰。阿那律陀。如來以何義故。住無事處.山林樹下。樂居高巖。寂無音聲。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順燕坐耶。
尊者阿那律陀白世尊曰。世尊為法本。世尊為法主。法由世尊唯願說之。我等聞已得廣知義。
佛便告曰。阿那律陀。汝等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分別其義。
阿那律陀等受教而聽。世尊告曰。阿那律陀。如來非為未得欲得.未獲欲獲.未證欲證故。住無事處.山林樹下。樂居高巖寂無音聲。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順燕坐。
阿那律陀。如來但以二義故。住無事處.山林樹下。樂居高巖寂無音聲。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順燕坐。
一者。為自現法樂居故。二者。為慈愍後生人故。
或有後生人效如來住無事處.山林樹下。樂居高巖寂無音聲。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順燕坐。
阿那律陀。如來以此義故。住無事處.山林樹下。樂居高巖寂無音聲。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順燕坐。
世尊問曰。阿那律陀。如來以何義故弟子命終。記說某生某處.某生某處尊者。
阿那律陀白世尊曰。世尊為法本。世尊為法主。法由世尊。唯願說之。我等聞已得廣知義。
佛便告曰。阿那律陀。汝等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分別其義。
阿那律陀等受教而聽。
世尊告曰。阿那律陀。如來非為趣為人說。亦不欺誑人。亦不欲得人歡樂故。弟子命終記說某生某處.某生某處。
阿那律陀。如來但為清信族姓男.族姓女。極信極愛極生喜悅。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故弟子命終。記說某生某處.某生某處。若比丘聞某尊者於某處命終。彼為佛所記得究竟智。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或自見彼尊者。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尊者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尊者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復次比丘聞某尊者於某處命終。彼為佛所記。五下分結已盡。生於彼間而般涅槃。得不退法不還此世。或自見彼尊者。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尊者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慧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尊者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復次比丘聞某尊者於某處命終。彼為佛所記三結盡。婬怒癡薄。得一往來天上人間。一往來已而得苦際。或自見彼尊者。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尊者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尊者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復次比丘聞某尊者於某處命終。彼為佛所記。三結已盡得須陀洹。不墮惡法定趣正覺極受七有。天上人間七往來已而得苦際。
或自見彼尊者。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尊者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尊者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若比丘尼聞某比丘尼於某處命終。彼為佛所記得究竟智。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或自見彼比丘尼。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比丘尼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比丘尼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尼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復次比丘尼聞某比丘尼於某處命終。彼為佛所記。五下分結已盡。生於彼間而般涅槃。得不退法不還此生。或自見彼比丘尼。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比丘尼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比丘尼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尼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復次比丘尼聞某比丘尼於某處命終。彼為佛所記三結已盡婬怒癡薄。得一往來天上人間。一往來已而得苦際。或自見彼比丘尼。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比丘尼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比丘尼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尼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復次比丘尼聞某比丘尼於某處命終。彼為佛所記三結已盡。得須陀洹不墮惡法。定趣正覺極受七有。天上人間七往來已而得苦際。或自見彼比丘尼。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比丘尼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比丘尼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尼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若優婆塞聞某優婆塞於某村命終。彼為佛所記五下分結已盡。生於彼間而般涅槃。得不退法不還此世。或自見彼優婆塞。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優婆塞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優婆塞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阿那律陀。如是優婆塞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復次優婆塞聞某優婆塞於某村命終彼為佛所記。三結已盡婬怒癡薄。得一往來天上人間。一往來已而得苦際。或自見彼優婆塞。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優婆塞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優婆塞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阿那律陀。如是彼優婆塞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復次優婆塞聞某優婆塞於某村命終。彼為佛所記。三結已盡得須陀洹。不墮惡法定趣正覺極受七有。天上人間七往來已而得苦際。或自見彼優婆塞。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優婆塞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優婆塞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阿那律陀。如是優婆塞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若優婆私聞某優婆私於某村命終。彼為佛所記五下分結已盡。生於彼間而般涅槃。得不退法不還此世。或自見彼優婆私。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優婆私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優婆私有信.持戒.博聞.慧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阿那律陀。如是優婆私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復次優婆私聞某優婆私於某村命終彼為佛所記。三結已盡婬怒癡薄。得一往來天上人間。一往來已而得苦際。或自見彼優婆私。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優婆私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優婆私有信.持戒.博聞.慧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阿那律陀。如是優婆私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復次優婆私聞某優婆私於某村命終。彼為佛所記三結已盡。得須陀洹不墮惡趣。定趣正覺極受七有。天上人間七往來已而得苦際。或自見彼優婆私。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優婆私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優婆私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阿那律陀。如是優婆私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如來以此義故。弟子命終記說某生某處.某生某處。
佛說如是。尊者阿那律陀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相品之餘
13 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