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次諸比丘。汝等應知日天宮殿縱廣正等五十一由旬上下亦爾。七重牆壁。七重欄楯。多羅行樹亦有七重。周匝圍繞雜色間錯以為莊嚴。彼諸垣牆皆為金銀琉璃頗梨赤珠硨磲瑪瑙等之所成就。於四方面並有諸門。一一諸門皆有樓櫓却敵臺觀。及諸樹林池沼園苑。其中皆生種種雜樹。其樹皆有種種葉。種種花。種種果。種種香隨風遍熏。復有種種諸鳥和鳴。
諸比丘。然彼日天以二種物成其宮殿。正方如宅遙看似圓。
諸比丘。何等為二。所謂金及頗梨。此日宮殿眾多天金及天頗梨合而成就。一面兩分皆是天金。清淨無垢離諸穢濁。皎潔光明一面一分。天頗梨成淨潔光明。善磨善瑩無垢無穢。
諸比丘。又彼日天勝大宮殿有五種風吹轉而行。何等為五。一名為持。二名為住。三名隨順轉。四名波羅呵迦。五名將行。
復次諸比丘。於彼日天宮殿之前。別有無量諸天先行。無量百天。無量千天。無量百千天於前而行。行時各各常受安樂皆名。牢行。牢行諸天從此得名。
又諸比丘。日宮殿中閻浮檀金以為妙輦輿。高十六由旬。方八由旬莊嚴殊勝。日天子身及內眷屬在彼輦中。以天五欲功德和合具足受樂歡喜。
諸比丘。日天子身壽五百歲子孫相承皆於彼治。宮殿住持滿足一劫。
復次諸比丘。日天子身支節分中。光明出照閻浮檀輦。閻浮檀輦光明復出照彼宮殿。從彼日天大宮殿中。光明相接出已照曜。遍四大洲及諸世界。
諸比丘。日天子身輦及宮殿具足皆有一千光明。五百光明傍行而照。五百光明向下而照。復次以何因緣日天子所居勝大宮殿。照四大洲及諸世界。
諸比丘。有一種人能行布施。彼布施時施於沙門婆羅門及貧窮孤獨遠來求者所謂。飲食騎乘衣裳花鬘瓔珞塗香牀敷房舍燈油。凡是資須養身命者。於布施時速疾而施不諂曲施。或復供養諸持戒仙功德具足行善法者種種承事。以是因故受無量種身心安樂。譬如大澤空閑山林廣遠磧地忽有池水。其水涼冷清淨輕甘。有諸壯夫遠行疲頓熱惱渴乏不得飲食。已經多時至彼池所。飲已澡浴除斷一切渴乏熱惱。出於池外身意怡悅。受無量樂多生歡喜。如是如是。彼布施時心清淨故。身壞命終於日宮殿中生為天子。生其中已報得如是速疾稱心飛行宮殿。以此因緣日天宮殿。照四大洲及餘世界。
諸比丘。復一種。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不放逸。供養持戒功德。具足諸仙諸賢。親近純直善法行人廣說如前。身壞命終隨願往生日天宮殿。於彼即受速疾果報。是故名為諸善業道。以是因緣此日宮殿。照四大洲并餘世界。復一種人修不殺生乃至正見。亦曾供養諸仙持戒功德具者。亦曾親近純直善行。以值遇彼清淨因緣。便得報生日天宮殿受速疾果。以是因緣日天宮殿。照四大洲及餘世界廣說如上。
諸比丘。六十剎那名一羅婆。三十羅婆名牟休多。
諸比丘。若干剎那。若干羅婆。若干牟休多。日天宮殿常行不息。六月北行於一日中漸移北向六俱盧奢。未曾暫時離於日道。六月南行亦一日中漸移南向。六俱盧奢不差日道。
諸比丘。日天宮殿六月行時。月天宮殿十五日中亦行爾許。復次有何因緣常於夏時生諸熱惱。
諸比丘。日天宮殿六月之間向北行時一日常行六俱盧奢。未曾捨離日所行道。但於其中有十因緣故生熱惱。何等為十。
諸比丘。須彌山外次復有山名。佉提羅迦。高廣正等四萬二千由旬。雜色可觀七寶成就。於其時間日天宮殿所有光明照觸彼山令其生熱。故於彼時有是熱惱。此為第一熱惱生緣。
復次諸比丘。佉提羅迦山外次復有山名。伊沙陀羅。高廣正等二萬一千由旬。於其時間日天宮殿所有光明照觸彼山令生熱觸。此為第二熱惱生緣。
次有由乾陀山高廣正等一萬二千由旬是第三緣。次有善現山高廣正等六千由旬是第四緣。次有馬片頭山高廣正等三千由旬是第五緣。次有尼民陀羅山高廣正等一千二百由旬是第六緣。次有毗那耶迦山高廣正等六百由旬是第七緣。次有輪圍山高廣正等三百由旬是第八緣。次有從此大地已上高萬由旬。彼虛空中有諸夜叉宮殿住處。頗梨所成是第九緣。次有四種大洲八萬小洲。彼等洲中諸餘大山須彌山王等是第十緣。具足應如佉提羅迦中說是為十種。日天宮殿六月之中向北道行熱惱因緣。
復次於中何因緣故有諸寒冷。
諸比丘。日天宮殿六月已後漸向南行。爾時復有十二因緣能生寒冷。何者十二。諸比丘。於須彌山佉提羅迦山二山之間有須彌留海。闊八萬四千由旬周迴無量。其中多有優鉢羅花。鉢頭摩花。拘牟陀花。奔荼梨迦花等悉皆遍滿香氣甚盛。日天宮殿所有光明經於其間照觸彼海。此是第一寒冷因緣。如是次第。伊沙陀羅山是第二緣。由乾陀山是第三緣。善現山是第四緣。馬片頭山是第五緣。尼民陀羅山是第六緣。毘那耶迦山是第七緣。輪圍大山是第八緣。彼諸海中所有諸花具足次第。應如佉提羅迦山中廣說。
復次閻浮洲中所有諸河流行之處。日天宮殿光明照觸故有寒冷。略說乃至此是第九寒冷因緣。復次如閻浮洲諸河流行。瞿陀尼洲諸河流行倍多。於此日天宮殿光明照觸寒冷更多。此是第十寒冷因緣。復次如瞿陀尼洲諸河流行。弗婆提洲諸河流行倍多於此。是第十一寒冷因緣。復次如弗婆提洲諸河流行。鬱單越洲諸河流行又倍於此。日天宮殿光明照觸而生寒冷。是第十二寒冷因緣。
諸比丘。日天宮殿六月之間向南行時。每於一日行六俱盧奢不違其道。有如是等十二因緣所以寒冷。
復次諸比丘。有何因緣於冬分時夜長晝短。
諸比丘。日天宮殿過六月已漸向南行。每於一日移六俱盧奢無有差失。當於是時日天宮殿在閻浮洲最極南陲。地形狹小日過速疾。
諸比丘。以此因緣於冬分時晝短夜長。
復次比丘。有何因緣於春夏時。晝長夜短。
諸比丘。日天宮殿過六月已漸向北行。每一日中移六俱盧奢無有差失異於常道。當於是時在閻浮洲處中而行。地寬行久所以晝長。
諸比丘。以此因緣春夏晝長夜分短促。
復次諸比丘。若閻浮洲日正中時。弗婆提洲日則始沒。瞿陀尼洲日則初出。鬱單越洲正當半夜。若瞿陀尼洲日正中時。此閻浮洲日則始沒。鬱單越洲日則初出。弗婆提洲正當半夜。若鬱單越州日正中時。瞿陀尼洲日則始沒。弗婆提洲日則初出。閻浮洲中正當半夜。若弗婆提洲日正中時。鬱單越洲日則始沒。閻浮洲中日則初出。瞿陀尼洲正當半夜。
諸比丘。若閻浮洲人所謂西方。瞿陀尼人以為東方。瞿陀尼人所謂西方。鬱單越人以為東方。鬱單越人所謂西方。弗婆提人以為東方。弗婆提人所謂西方。閻浮洲人以為東方。南北二方亦復如是。世尊於此說優陀那偈。
轉住及轉壞 天出及薄覆 十二重風吹 於前諸天行
樓櫓及風吹 身體光明照 布施持戒業 剎那羅婆過
熱則有十緣 寒有十二種 晝夜及日中 東西說四方
諸比丘。月天子宮縱廣正等四十九由旬。四面周圍七重垣牆。七重欄楯。七重鈴網。復有七重多羅行樹周匝圍繞雜色可觀。彼諸牆壁皆以金銀乃至瑪瑙七寶所成。四面諸門各有樓櫓種種莊挍。乃至眾鳥各各和鳴。廣說如前日天宮殿。
諸比丘。月天宮殿純以天銀天青琉璃而相間錯。二分天銀清淨無垢。無諸滓穢其體皎潔。光甚明曜餘之一分。天青琉璃亦甚清淨。表裏映徹光明遠照。
諸比丘。彼月天子最勝宮殿。為五種風攝持而行。何等為五。一持。二住。三順。四攝。五行。以此五風所攝持故。月天宮殿依空而行。
諸比丘。月宮殿前亦有無量諸天宮殿引前而行。無量百千萬數諸天子等亦在前行。於前行時恒受無量種種快樂。彼諸天子皆有名字。
諸比丘。於此月天大宮殿中有一大輦青琉璃成。其輦輿高十六由旬。廣八由旬。月天子身與諸天女在此輦中。以天種種五欲功德和合受樂。歡娛悅豫隨意而行。
諸比丘。彼月天子如天年月壽五百歲。子孫相承皆於彼治。然其宮殿住於一劫。
諸比丘。月天子身支節分中光明出已。周遍照彼青琉璃輦。其輦光明照月宮殿。月宮殿光照四大洲。
諸比丘。彼月天子有五百光向下而照。有五百光傍行而照。是故月天名千光明。亦復名為涼冷光明。
諸比丘。何因緣故月天宮殿照四大洲。以於過去布施沙門及婆羅門。貧窮孤獨遠來乞者。所謂飲食騎乘衣服花鬘諸香牀房舍諸資生等。於布施時應時疾與無諂曲心。或復供養諸仙持戒具功德者正直純善。以此因緣受無量種身心快樂。譬如空閑山澤曠野磧中。有一池水涼冷輕美無諸濁穢。是時有人遠行疲乏飢渴熱逼。入此池中澡浴飲水除一切苦受無量樂。如是如是以上因緣。生在月天宮殿之中受樂果報亦復如是。
諸比丘。或復有人斷於殺生。乃至斷酒及放逸行。供養承事諸仙有德。則得生月宮殿中照四洲界。或復有人斷於殺生乃至正見故得速疾空行宮殿。此等名為諸善業道。又何因緣月天宮殿漸漸現也。
諸比丘。此有三因緣何等為三。一者背相轉出。二者青身諸天。形服瓔珞一切悉青。常半月中隱覆其宮。以隱覆故彼時月形漸漸而現。三者從日天宮殿。有六十光明。一時流出障彼月輪。以是因緣漸漸而現。復次以何因緣。是月宮殿圓淨滿足如是顯現。
諸比丘。亦三因緣故令如是。一者爾時月天宮殿面相轉出。以是義故圓滿而現。復次青色諸天。衣服瓔珞一切皆青。常半月中隱月宮殿。然此月宮於逋沙他十五日時。形最圓滿光明熾盛。譬如於多油中然大熾炬。諸小燈明悉皆隱翳。如是如是。月天宮殿十五日時能覆諸光亦復如是。復次日天宮殿六十光明一時流出障月輪者。此月宮殿於逋沙他十五日時圓滿具足。於一切處皆離翳障。是時日光不能隱覆。復次有何因緣。月天宮殿於黑月分第十五日一切不現。
諸比丘。此月宮殿於黑月分第十五日最近日宮。由彼日光所覆翳故一切不現。復次有何因緣月天宮殿名為月也。
諸比丘。此月宮殿於黑月分。一日已去乃至月盡。光明威德漸漸減少。以此因緣名之為月。復次以何因緣月宮殿中有諸影現。
諸比丘。此大洲中有閻浮樹。因此樹故名閻浮洲。其樹高大影現月輪。以此因緣有諸影現。復次以何因緣。有諸河水流於世間。
諸比丘。以有日故有熱。有熱故有炙。有炙故有蒸。有蒸故有汗濕。以汗濕故一切山中汁流為水以成諸河。
諸比丘。此因緣故河流世間。復次有何因緣。五種種子世間出現。
諸比丘。若於東方有諸世界。或成已壞。或壞已成。或成已住。南西北方成壞及住亦復如是。爾時阿那毘羅大風。別於他方成住世界。吹五種子散此界中。散已復散乃至大散。所謂根子莖子節子接子子子。此為五子。
諸比丘。閻浮樹果大如摩伽陀國一斛之瓮。摘其果時汁隨流出。色白如乳味嘗如蜜。
諸比丘。閻浮樹果隨所出生有五分利益。謂東南西方上下二方。東分生者。諸乾闥婆皆共食之。南分生者為七大聚落人民所食。何者為七。一名不正叫。二名叫喚。三不正體。四賢。五善。六牢。七勝。於此七種大聚落中有七黑山。一名偏廂。二名一搏。三小棗。四何髮。五百偏頭。六能勝。七最勝。彼七山中有七梵仙所居之窟。一善眼。二善賢。三小。四百偏頭。五爛物池。六黑入。七增長。時西分生者金翅鳥等所共食之。上分生者虛空夜叉皆共食之。下分生者。海中諸虫皆來取食。於中有優陀那偈。
初說雨多少 宮殿中示現 二事多有風 於前諸天行
輦輿及壽命 身體光明照 布施持戒業 遍及滿足輪
月翳及不見 有影何因緣 諸河諸種子 閻浮樹最後
諸比丘。劫初眾生食地味時多所資益久住於世。而彼諸人若多食者顏色即劣。若少食者光相便勝。當於是時形色現故眾各相欺。共諍勝劣勝者生慢。以我慢故地味便沒。續生地皮色味具足。譬如成就羯尼迦羅花有如是色。又如淳蜜煎除滓蠟有如是味。彼諸眾生皆共聚集。憂愁苦惱推胸叫喚。迷悶困乏作是唱言。嗚呼我地味。嗚呼我地味。譬如今者有諸勝味。既嘗知已唱言嗚呼。此是我味。執著舊名不知真義。彼諸眾生亦復如是。時彼眾生食於地皮亦久住世。多食色麤少食形勝。以勝劣故我慢相凌。地皮復沒便生林蔓。形色成就香味具足。譬如成就迦藍婆迦花有如是色。割之汁流猶如淳蜜。乃至如前聚共愁惱。如是次第林蔓沒已有粳米出。不耕不種自然而生。無芒無糩米粒清淨香味具足。彼時眾生食是米已。身分即有脂髓皮肉筋骨膿血泉脈流布。及男女根相貌彰顯。根相既生染心即起。以有染故數相視瞻。既數相看遂生愛欲。以欲愛故便於屏處行非梵行不淨欲法。是時復有諸餘眾生未行此者見已告言。咄汝眾生所作甚惡云何如此。時彼眾生即生慚愧。墮在不善諸惡法中。便得如是波帝名字(波帝隋言墮即是夫主)。時彼眾生以墮如是諸惡法故。同行欲者將飯食來共餉遺之。語彼女言。汝有墮也。汝有墮也。因此立名為婆梨耶(隋言飯食即是婦也)。
諸比丘。以此因緣先舊下生諸勝人等。見於世間夫妻事出心生惡賤。左手捉取右手推之令離其處。時彼夫妻或復二月。或復三月去已還來。即以杖木土塊瓦石而打擲之。作如是言。汝善隱藏。汝善隱藏。是故今者諸女嫁時。或擲諸花。或擲金銀衣服羅闍(羅闍梵語即是熬稻穀為花者)。作如是呪願之言。願汝新婦安隱快樂。
諸比丘。如是次第往昔眾人用之為惡。今時諸人亦如是作用之為好。以是因緣諸眾生等於世法中行於惡行。如是次第乃至起作種種舍宅。為彼惡業作覆藏故。偈言。
初作占婆城 後作波羅奈 過劫殘末際 規度王舍城
諸比丘。以此因緣先舊勝人。造作村城聚落國邑王都宮室諸餘住處。莊嚴世間次第出生。
諸比丘。如是眾生。更漸增長非法行時。有餘眾生福命業盡。從光音天捨身來下。於母腹中受胎生身。以此因緣世人漸多非法漸增。
諸比丘。諸舊勝人先生世間。彼諸眾生餘福力故。不須耕種而有粳米自然出生。若有須者日初分取。於日後分尋復還生。日後分取日初還生成熟無異。若未取者依舊常在。後時眾生福漸薄故。嬾墮懈怠貪吝心生作如是念。今此粳米非耕種得何用辛苦。日初日後時別往取徒自困乏。我今寧可一時頓取。遂即併取二時粳米。有餘眾生喚彼人言。食時方至可共相隨收粳米也。
彼人報言。我已頓取日初後分一時將來。汝欲去者可自知時。彼作是念。此人善作快自安樂。日初後分一時頓取。我今亦可一時併取兩三日食即頓取之。爾時更有諸餘眾生喚彼人言。我等可共收取粳米。
彼即報言。我前已取三日食分汝自知時。彼人聞已復作是念。此人甚善。我今亦宜一時併取四五日分以為貯積。以此因緣爾時粳米漸生皮糩盛裹其米。又被刈者即更不生。未刈之處依舊猶在。於是稻穀便有分段叢聚而生。是時眾生方共聚集愁憂悲哭自相謂言。我憶往昔所生之身。以喜為食自然光明。騰空自在神色最勝壽命遐長。而為我等忽生地味色香味具。食亦久壽若多食者色形則麤。能少食者顏色猶勝。爭勝劣故起憍慢心則成差別。由於此故地味滅沒。次生地皮。次生林蔓。次生粳米乃至皮糩。刈者不生不刈如舊。以如是故成此段別叢聚而生。我等今者宜應分境結為疆畔。彼是汝分此是我分。并立要契侵者罰之。
諸比丘。以此因緣。世間便有界畔謫罰名字出生。爾時眾中有一眾生。自惜己稻盜取他稻。餘人見已即告之言。咄汝眾生所作甚惡。所作甚惡。云何自有更盜他物。
呵已放去而語之言。莫復如此。然是眾生更復重作。亦且呵放如是再三猶不改悔。麤言呵罵手打其頭。牽臂將詣眾人之中告眾人言。此人偷盜。而此盜者對於眾前拒諱諍鬪語眾人言。今此眾生以麤惡言見相罵辱手打我頭。
時彼眾人便共聚集。憂愁悲哭自相謂言。我等今日相與至此困惡處也。我等已生惡不善法起諸煩惱。增長未來生老苦果當向惡趣。而今現見以手相擊。牽排驅遣呵責罵辱。我等今應推求正人共立為主以為守護。應呵責者正作呵責。應謫罰者正作謫罰。應驅遣者正作驅遣。我等田分所有稻穀。各自收取若守護主。有所須者我等眾人共斂供給。大眾如是善平量已。於是即共推求正人為守護主。爾時於彼大眾之中獨有一人。身最長大圓滿端嚴。容儀特勝殊妙可觀。形色威光無不具足。於是大眾至彼人所作如是言。善哉仁者。汝為我等作正守護。我等諸人各有田畔汝當經理勿令相侵。應呵正呵。應責正責。應謫罰者正作謫罰。應驅遣者正作驅遣。我等諸人所收稻穀當分與汝不令乏少。
彼人聞已即相許可為作守護。呵責謫罰驅遣平正無有侵凌。眾斂稻穀而供給之不令短闕。如是依法為作正主。以從眾人稻田之中取地分故。因即名為剎帝利(隋言田主)。時諸眾生歡喜依教奉行。彼剎帝利於眾事中智慧善巧。處於眾中光相最勝。是故復名為曷囉闍(隋言王也)。大眾立為大平等王。是故復名摩訶三摩多(隋言大平等也)。
諸比丘。彼摩訶三摩多作王之時。一切諸人始復立名為薩多婆(隋言眾生)。
諸比丘。摩訶三摩多王有息名乎。盧遮(隋言意喜)。
諸比丘。彼乎盧遮作王之時。諸人共稱為訶夷摩迦(隋言舍者)。
諸比丘。乎盧遮王有息名。迦梨耶那(隋言正真)。
諸比丘。彼迦梨耶那作王之時。諸人共稱為帝羅闍(隋言胡麻生也)。
諸比丘。迦梨耶那王有息名。婆羅迦梨耶那(隋言最正真者)。
諸比丘。彼婆羅迦梨耶那作王之時。諸人共稱為阿跋羅騫陀(隋言雲片)。
諸比丘。彼雲片王有息名。烏逋沙他(隋言齋戒)。
諸比丘。其齋戒王在位之時。諸人共稱為多羅承伽(隋言木脛)。
諸比丘。彼齋戒王頂上自然出一肉皰。其皰開張生一童子端正殊特。具三十二大人之相。生已唱言摩陀多(隋言持我)。其頂生王具足神通有大威力。統四大洲自在治化。
諸比丘。此等六王壽命無量。
諸比丘。其頂生王右髀出皰生一童子端正殊特。身亦具足三十二相名。右髀生。有大威力統四大洲。其右髀王左髀出皰生一童子。身亦具足三十二相名。左髀生。有威德力王三大洲。其左髀王右膝肉皰生一童子。威相如前王二大洲。其右膝王左髀肉皰生一童子威相如前領一大洲。
諸比丘。從是已來有轉輪王皆領一洲。
汝等當知。諸比丘。如是次第最初眾立大平等王。次意喜王。次正真王。次最正真王。次受齋戒王。次頂生王。次右髀王。次左髀王。次右膝王。次左膝王。次已脫王。次已已脫王。次體者王。次體味王。次果報車王。次海王。次大海王。次奢俱梨王。次大奢俱梨王。次茅草王。次別茅草王。次善賢王。次大善賢王。次相愛王。次大相愛王。次叫王。次大叫王。次尼梨迦王。次那瞿沙王。次狼王。次海分王。次金剛臂王。次牀王。次師子月王。次那耶坻王。次別者王。次善福水王。次熾熱王。次作光王。次曠野王。次小山王。次山者王。次焰者王。次熾焰王。
諸比丘。其熾焰王子孫相承。有一百一並在逋多羅城治化天下。其最後王名為降怨。以能降伏諸怨敵故。名曰降怨。
諸比丘。其降怨王子孫相承。在阿踰闍城治化。有五萬四千王。其最後王名曰難勝。
諸比丘。彼難勝王子孫相承。在波羅奈城治化。有六萬三千王。其最後王名難可意。
諸比丘。彼難可意王子孫相承。在迦毘羅城治化。有八萬四千王。其最後王名曰梵德。
諸比丘。彼梵德王子孫相承。在白象城治化。有三萬二千王。其最後王名曰象德。
諸比丘。彼象德王子孫相承。在拘尸那城治化。有三萬二千王。其最後王。名曰藿香。
諸比丘。彼藿香王子孫相承。在優羅奢城治化。有三萬二千王。其最後王。名那伽那嗜。
諸比丘。彼那伽那嗜王子孫相承。在難降伏城治化。有三萬二千王。其最後王名曰降他。
諸比丘。彼降他王子孫相承。在葛那鳩遮城治化。有一萬二千王。其最後王名曰勝軍。
諸比丘。彼勝軍王子孫相承。在彼波城治化。有一萬八千王。其最後王名曰天龍。
諸比丘。彼天龍王子孫相承。在多摩梨奢城治化。有二萬五千王。其最後王名曰海天。
諸比丘。彼海天王子孫相承。還在多摩梨奢城治化有一萬王。其最後王亦名海天。
諸比丘。彼海天王子孫相承。在檀多富羅城治化。有一萬八千王。其最後王名為善意。子孫相承。在王舍大城治化。有二萬五千王。其最後王名善治化。
諸比丘。善治化王子孫相承。還在波羅奈城治化。有一千一百王。其最後王名大帝君。
諸比丘。大帝君王子孫相承。在茅主大城治化。有八萬四千王。其最後王復名海天。
諸比丘。彼海天王子孫相承。還在逋多羅城治化。有一千五百王。其最後王名曰苦行。
諸比丘。彼苦行王子孫相承。還在茅主大城治化。有八萬四千王。其最後王名曰地面。
諸比丘。彼地面王子孫相承。還在阿踰闍城治化。有一千王其最後王。名曰持地。
諸比丘。彼持地王子孫相承。還在波羅奈大城治化。有八萬王其最後王。名曰地主。
諸比丘。彼地主王子孫相承。在寐鬚羅城治化。有八萬四千王。其最後王名曰大天。
諸比丘彼大天王子孫相承。在寐鬚羅大城治化。有八萬四千王。此八萬四千王皆在寐鬚羅大城。菴婆羅林中修行梵行。其最後者名尼寐王。次沒王。次豎齊王。次訶奴王。次優波王。次奴摩王。次善見王。次月見王。次聞軍王。次法軍王。次降伏王。次大降伏王。次更降王。次無憂王。次除憂王。次肩節王。次節王。次摩羅王。次婁那王。次方主王。次塵者王。次迦羅王。次難陀王。次鏡面王。次生者王。次斛領王。次食飲王。次饒食王。次難降王。次難勝王。次安住王。次善住王。次大力王。次力德王。次豎行王。
諸比丘。彼豎行王子孫相承。在迦攝波城治化有七萬五千王。其最後王名菴婆梨沙。
諸比丘。彼菴婆梨沙王有子。名曰善立。
諸比丘。其善立王子孫相承。在波羅大城治化。有一千一百王。其最後王名雞梨祁。
諸比丘。爾時有迦葉如來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出現世間。菩薩於彼修行梵行。生兜率天。雞梨祁王有子名曰善生。子孫相承還在逋多羅城治化。有一百一王其最後王名曰耳者。彼耳者王有二子大名。瞿曇。次名。婆羅墮闍。彼瞿曇王有一子名甘蔗種。
諸比丘。甘蔗種王子孫相承。還在逋多羅城治化。有一百一甘蔗種王。其最後王名不善長。
諸比丘。不善長王復生四子。一名優牟佉。二名金色。三名似白象。四名足瞿。彼足瞿王有子名曰天城。天城有子名曰牛城。彼牛城王子孫相承。在迦毘羅婆城治化。有七萬七千王。其最後者名廣車王。次別車王。次堅車王。次住車王。次十車王。次百車王。次九十車王。次雜色車王。次智車王。次廣弓王。次多弓王。次兼弓王。次住弓王。次十弓王。次百弓王。次九十弓王。次雜色弓王。次智弓王。
諸比丘。彼智弓王復生二子。一名師子頰。二名師子足。師子頰王紹繼王位復生四子。一名淨飯。二名白飯。三名斛飯。四甘露飯。又生一女名為甘露。
諸比丘。淨飯王生二子。一名悉達多。二名難陀。白飯二子。一名帝沙。二難提迦。斛飯二子。一阿泥婁駄。二跋提梨迦。甘露飯二子。一阿難陀。二提婆達多。其甘露女唯有一子。名世婆羅。
諸比丘。菩薩一子名羅睺羅。
諸比丘。如是次第。從太平等王已來子孫相承。最勝種族至羅睺羅童子身上成阿羅漢。斷諸煩惱盡生死際更無後有。
諸比丘。以此因緣於往昔時。有勝剎利世間出生。依於如法非不如法。
諸比丘。有是法故世間剎利為最勝生。爾時更有餘諸眾生作如是念。世間有為是病是癰是大毒箭。熟思惟已棄捨有為於山澤中造立草菴靜坐修禪。若有所須或日前分或日後分暫出草菴入村乞食。眾人見已隨須與之。并為造作乃共稱言。此等眾生最修善業。棄捨世間有流不善諸惡之法是婆羅門。以此因緣婆羅門種世間出生。其中或有禪定不成倚著村落多教呪術。因此復名為教化者。又以其人入村舍故名向聚落者。復為成就諸欲法故名成就欲者。以此因緣於往昔時。勝婆羅門高行種姓。世間出生依於如法非不如法。復有其餘一類眾生造作種種求利伎能工巧藝術諸生業事。以此因緣名為毘舍。是故往昔毘舍種姓現於世間。彼亦如法非不如法。
諸比丘。此三種姓世間生已。於後復有第四種姓世間出生。
諸比丘。有一種人各自毀呰其家本法。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棄捨世間出家修道。口自唱言。我作沙門。作是稱已即成正願。婆羅門種毘舍亦爾。有一種人如前毀呰亦捨出家口自稱言。我作沙門即成正願。為彼故有正願種類。
諸比丘。有諸剎利身口意業行於惡行。以惡行故身懷命終一向受苦。婆羅門毘舍亦復如是。復有剎利身口意業行於善行。以善行故身壞命終一向受樂。婆羅門毘舍亦復如是。
諸比丘。復有剎利身口意業。行二種行以二行故身壞命終當受苦樂。婆羅門毘舍亦復如是。
諸比丘。復有剎利正信出家。修習三十七助道之法。能盡諸漏心得解脫。智得解脫現見證法得諸神通。既作證已口自唱言。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婆羅門毘舍亦復如是。
諸比丘。此三種姓於後生中。能成就明行足得阿羅漢。名為最勝諸比丘。梵王裟呵婆底。昔於我前說如是偈。
剎利勝生者 若出諸種姓 明行足成就 彼勝諸天人
諸比丘。梵王娑呵波底彼偈善頌非為不善我已印可。
諸比丘。我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亦說此義。
諸比丘。如是次第我所具說。世間轉成。世間轉壞。世間轉住。
諸比丘。其有教師為諸聲聞所應作處。哀愍利益而行慈悲我已作訖。汝等當依。
諸比丘。若曠野空處山林樹下閑房靜室窟穴崖龕塚間露地。離諸村落以草木等結為菴舍。汝等比丘應於是處修習禪定勿墮放逸致令後悔。是我教示汝諸比丘。
佛說經已諸比丘等歡喜奉行。
四相品之餘
13 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