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卷中

爾時弗波育帝等而白佛言。世尊。我等從今以中上法互相開導。
於是弗波育帝等五百人即於佛前。受三歸依并及五戒。弗波育帝等重白佛言。唯願世尊及比丘僧明受我供。
于時如來默然許之。弗波育帝等知佛許已。即從座起與其來眾。禮佛而退還到其舍。通夕辦好香美飲食。既至明日食時將到遣信白言。唯願世尊自知其時。
於是如來與比丘僧。前後圍繞往詣其舍次第而坐。弗波育帝見佛及僧悉安坐已。便起行水手自斟酌諸美飲食。餘婆羅門長者居士有五百人。各齎美饌亦在其舍共供養佛。時諸比丘當於食上。有不善攝身威儀者。諸婆羅門長者居士。既見之已心不歡喜。
爾時世尊知眾人心而普告言。汝等當知如來正法。深曠如海不可測量。又復大海有諸眾生身體極大。長萬六千踰闍那。或復身長八千踰闍那。或復身長四千踰闍那。或復身長千踰闍那。或復身長一寸半寸乃至極微。如來法海亦復如是。其中或有得阿羅漢。具足三明及以六通。有大威德福天人者。其中亦有得阿那含者。斯陀含者。須陀洹者。亦復有得四果向者。乃至亦有凡夫之人未得法利者。是故汝勿於法海中而生礙心。於是世尊而說偈言。
 一切眾川流 皆悉歸大海 若飯佛及僧 福歸己亦然
爾時如來說此偈已。又為眾人說種種法。于時弗波育帝等五百人。於諸法中遠塵離苦得法眼淨。
爾時世尊與比丘僧。從座而起更復前行趣波波城。弗波育帝等五百人。悲號啼泣奉送如來。徘徊顧慕絕望乃返。爾時世尊既至彼城。彼城之中有工巧子名曰。淳陀。其人有園極為閑靜。如來即便與諸比丘。前後圍繞往住彼園。是時淳陀聞佛及僧來其園中。歡喜踊躍不能自勝。與其同類俱詣佛所。頭面禮足却住一面而白佛言。不審世尊何緣來此有他趣耶。
爾時世尊即答之言。我今所以來至此者。不久應當入般涅槃。是以故來最後相見。
是時淳陀及其同類聞佛此語。心大悲憹悶絕於地良久。微聲而白佛言。世尊今者捨諸眾生不慈念耶。云何便欲入般涅槃。唯願世尊住壽一劫若減一劫。
即又拍頭搥胸大叫作如是言。嗚呼苦哉世間眼滅。一切眾生從今以後。沒生死海未有出期。所以者何。無上導師般涅槃故。
爾時世尊告淳陀言。汝今不應生苦憹也。一切諸行法皆如是。悉為無常之所遷變。合會恩愛必有別離。是故汝今勿生憂憹。
爾時淳陀即白佛言。我今亦知諸行無常。合會恩愛皆悉別離。然無上尊當般涅槃。我今云何而不悲憹。
爾時世尊即為淳陀說種種法。淳陀聞已憂悲小歇。便從座起整身威儀。偏袒右肩頂禮佛足白言。世尊唯願明日受我薄供。
世尊即便默然許之。爾時淳陀知佛許已禮足而退。淳陀還舍通夕辦於多美飲食。至明食時遣信白佛。唯願世尊自知其時。於是如來與諸比丘。前後圍繞往詣其舍次第就坐。是時淳陀見佛坐已。即便行水手自斟酌。下諸精饌世尊及僧。食竟洗鉢。還歸本坐淳陀亦坐。
爾時世尊告淳陀言。汝今已作希有之福。最後供飯佛比丘僧。如此果報無有窮盡。一切眾生所種諸福。無有能得等於汝者。宜應自生欣慶之心。我今最後受汝請訖。更不復受他餘供飯。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汝今已建立 希有之功德 最後得供飯 佛及比丘僧
 功德日增長 永無窮竭時 汝今宜自應 深生欣慶心
 一切所造福 無有等汝者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即語阿難。我今身痛欲疾往彼鳩尸那城。
爾時阿難與諸比丘并及淳陀。聞佛此語生大苦痛。號泣流連不能自勝。於是世尊即從座起。與諸比丘前後圍繞趣向彼城。
爾時淳陀亦與眷屬隨從如來。世尊中路止一樹下語阿難言。我於今者。極患腹痛。即將阿難去樹不遠而便下血。既還樹下而敕阿難。汝可取我僧伽梨衣。四疊敷地我欲坐息不堪復前。阿難受敕。世尊即便坐息樹下又告阿難。我今患渴。汝可往至迦屈嗟河取淨水來。
阿難答言。向有商人五百乘車。從河而過其水必濁恐不堪飲。如是再三敕於阿難。阿難然後持鉢而去。既到河上見水澄清。心大怖懼身毛皆豎而自念言。我於向者見諸商人。五百乘車經此水過。意謂猶濁不言便清。致令屢逆如來之敕。
即持水歸而以供奉作如是言。甚奇世尊。向見商人五百乘車。從河而度妨於前後。十日之中猶未應清。世尊神力俄爾之頃而便澄潔。世尊即便受水飲之。
爾時有一滿羅仙人之子名。弗迦娑。是彼迦蘭仙人弟子。從鳩尸那詣波波城。忽於中路而見如來坐息樹下。合掌問訊却坐一面而白佛言。夫出家法坐禪之業最為第一。調伏情根使心不亂。專精寂靜莫能驚恐。所以者何。憶念往昔隨從我師迦蘭仙人行於道路。既患疲乏近於路側止息樹下。我師即便坐禪思惟。當爾之時有諸商人。乘五十乘車從前而過。我師爾時猶故寂默身不動搖。如是良久方從禪起。我即便往而白師言。尊向在此坐禪之時。有諸商人五十乘車。經前而過聲如雷震。不審尊向為見之不。
師答我言。都無所見。
又復問言。聞其聲不。亦答。不聞。
即復白言。尊今衣上所以有此塵土汙者。是彼車過故致爾耳。
我於爾時深生奇特。知坐禪法極可敬重。善攝情根無能亂者。
爾時世尊答弗迦娑。汝向所說非為奇特。所以者何。若復有人非是熟眠。亦復不入於滅盡定。端心坐禪五百乘車從其前過。此人于時不覺不聞。如是乃可名為奇特。
復次弗迦娑。斯亦未足為大奇特。若復有人正念坐禪。遇天霹靂雷電震曜。時有耕者兄弟二人。聞此驚怖應聲而死。又有四。亦皆頓絕。而坐禪者不覺不聞。斯可得名為奇特不。
弗迦娑言。五百乘車從前而過。不覺不聞已為奇特。況復霹靂震曜動地。而不聞覺極為希有。
爾時世尊告弗迦娑。我於往昔在阿車摩村。於一樹下端坐思惟。時有商人五百乘車經我前過。而我禪思不覺不聞。諸商人等經過良久我方出定。時彼商人遙見我起皆悉競來。見我身上塵坌污衣即便拂之。而問我言。我等向者五百乘車從此而過。世尊見不。
即便答言。我不見也。
彼復問言。世尊自可閉目不視。為聞聲不。
我又答言。亦不聞聲。
商人又問。世尊為眠。為是入於滅盡定耶。
我又答言。我向不眠亦非入定。但在禪思故無聞見。
彼諸商人聞我此言。極生奇特歎未曾有。而作是言。坐禪之力乃能如此。
我即為其說種種法。時彼商眾悉於諸法。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復次弗迦娑。我於往日在彼村側田間獨坐寂默禪思。不久忽然天大霹靂。雷電風雨震動天地。時有耕者兄弟二人。忽聞此聲同共怖死。又有四牛亦復頓絕。時彼村人聞有耕者二人怖死。或是父母妻子知識合村相隨涕泣來看。我於爾時方從禪覺見地泥水。又有眾人集聚號哭。有一人來我即問言。何故人眾聚此悲泣。
彼人答言。世尊向者不覺雷電霹靂聲耶。我村之中兄弟二人在此而耕。同時為於霹靂所殺。及以四牛亦皆俱死。云何世尊而不覺知。如來向者為是得眠。為是入於滅盡定耶。
即答之言。我向不眠亦不入定。端寂坐禪故不聞耳。
是時彼人聞佛此語。深生奇特歎未曾有。心自念言。坐禪乃有如此之力。
我即為其種種說法。既聞法已於諸法中。遠塵離垢得法眼淨。時弗迦娑聞佛此言生希有心而白佛言。本見我師坐禪之時。五十車過而不聞知謂為奇特。今者如來說此二事。百千萬倍不可為比。如來禪力不可思議。
即便從佛受三歸依。如來為說種種妙法。其聞法已心開意悟。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即語侍人汝可取我金色劫貝二張持來我欲上佛。
侍人奉敕即取將來。時弗迦娑手執劫貝。長跪佛前而作是言。我今以此奉上世尊。唯願哀愍即賜納受。
爾時世尊答弗迦娑。我今為汝受取一張。可以一張施於阿難。所以者何。阿難日夜親侍我側。且又今日看我疾病。若有施主施於病人及看病者。斯則名為滿足大施。
時弗迦娑聞佛此語歡喜踊躍。即以一張置佛足下。又持一張至阿難所。長跪白言。我今以此奉施尊者唯願納受。
阿難答言。善哉善哉。汝今能信天人師言。令汝長夜永得安樂。我為汝受。
於是弗迦娑還至佛所。如來即復為說諸法。其聞法已得阿那含果。時弗迦娑復白佛言。我今欲於佛法出家。
佛即喚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袈裟著身。即成沙門得阿羅漢。
爾時如來從其面門放種種光。青黃赤白頗梨紅色。於是阿難頂禮佛足長跪叉手而白佛言。不審世尊有何因緣而現此瑞。
佛即答言。阿難。當知我有二時放大光明。
一者。在菩提樹欲成佛時放大光明。
二者。欲般涅槃放大光明。
阿難。知不。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盡於夜分。般涅槃時亦復如是。汝今當知。我於今者後夜分盡。在鳩尸那城力士生地。熙連河側娑羅雙樹間入般涅槃。說此語已諸比丘眾。虛空諸天悲號啼泣不能自勝。
爾時世尊與比丘眾到迦屈蹉河。世尊即便入河洗浴。洗浴訖已共比丘僧坐於河側。爾時淳陀心自咎責。世尊因受我之供飯。而患腹痛欲般涅槃。
爾時世尊知淳陀心告阿難言。汝今當知。一切眾生勿自責言。如來因受我之供飯。致使身患而般涅槃。所以者何。如來出世有二種人。獲福最上。
一者。欲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而來奉施。
二者。如來臨欲般涅槃時。最後供飯。
此二人福正等無異。所獲果報不可稱計。如此二施難可值遇。如優曇鉢花時時乃有。
爾時世尊即告淳陀。汝今心意正有此念。不應自生如此悔責。已獲無上難得之寶。宜應自生慶幸之情。百千萬劫佛名難聞。雖得聞名見佛又難。雖得見佛供養又難。雖得供養在此二施亦又甚難。汝今已果不久當獲辯才智慧色力壽命。
爾時淳陀聞佛此語。心生歡喜不能自勝而白佛言。快哉世尊。我今已得如此大利。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布施者獲福 慈心者無怨 為善者消惡 離欲者無惱
 若行如此行 不久般涅槃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淳陀言。汝今應以最後施福廣為人說。令得聞者長夜獲安。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我今欲進鳩尸那城力士生地熙連河側娑羅雙樹間。
阿難白言。唯然世尊。
於是如來與諸比丘前後圍繞而便進路。渡熙連河住鳩尸那城力士生地娑羅林外。語阿難言。汝可往至娑羅林中見有雙樹。孤在一處灑掃其下使令清淨。安處繩牀令頭北首。我今身體極苦疲極。
爾時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此語倍增悲絕。阿難流淚奉敕而去。至彼樹下灑掃敷施皆悉如法還歸白言。灑掃敷施皆悉已畢。
爾時世尊與諸比丘。入娑羅林至雙樹下。右脅著牀累足而臥。如師子眠端心正念。爾時雙樹忽然生花墮如來上。世尊即便問阿難言。汝見彼樹非時生花供養我不。
阿難答言。唯然見之。
爾時諸天龍神八部於虛空中雨眾妙花。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曼殊沙花。摩訶曼殊沙花而散佛上。又散牛頭栴檀等香。作天伎樂歌唄讚歎。佛告阿難。汝見虛空諸天八部供養我不。
阿難白言。唯然已見。
世尊又復告阿難言。欲供養我報於恩者。不必以此香花伎樂。淨持禁戒讀誦經典。思惟諸法深妙之義。斯則名為供養我也
爾時有一比丘名。優波摩那。如來昔日未取阿難為侍者時其恒執事看視如來。時優波摩那既見如來臥雙樹下。心大苦憹在佛前立。爾時世尊而告之言。汝今不須當我前倚。
優波摩那即却一面。爾時阿難心生疑念。我侍佛來經歷年載。未曾見佛作如此語。今日何故不聽前立。如來今者不久便當入般涅槃。而復不聽在前悲泣。於是阿難即禮佛足長跪叉手白言。世尊。我從昔來侍佛至今。數數在於世尊前立。而未曾聞令我却退。今者何故語優波摩那使避前耶。
佛言。阿難。諸天龍神八部之眾。聞我在於娑羅雙樹右胸而臥。皆悉競來瞻視於我。從虛空中累至于地四面充滿。各三十二踰闍那。此優波摩那比丘。當我前立。天龍八部生不喜心作如是念。如來今者在雙樹間。不久便當入般涅槃。我等最後瞻視之時。而此比丘當佛前立。以是因緣故令之却。阿難知不。今此八部。或有悲泣不能自勝。或有懊憹迷悶欲絕。或有以手自拔頭髮。或有牽絕嚴身具者。悉皆同聲唱如是言。如來今者入般涅槃何其速哉。如來出世難可值遇。如優曇鉢花時時乃現。而今不久入般涅槃。嗚呼苦哉世間眼滅。我等從今誰為歸導。
離欲諸天皆悉歎言。嗚呼世間極為無常。無有受生不歸滅者。
又彼諸天共相謂言。世尊昔日或在毘耶離城。或在王舍城。或在舍衛國并及餘處安居訖已。諸比丘眾從四方來問訊世尊。我等因此得於路側見諸比丘。禮拜供養聽受經法長獲福利。世尊今者既般涅槃。諸比丘僧安居竟已。無復問訊遊行處所。我等不復得於路側見諸比丘。禮拜供養聽受經法。從今永失如此福利。
爾時如來告阿難言。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於我滅後。能故發心往我四處。所獲功德不可稱計。所生之處常在人天。受樂果報無有窮盡。何等為四。
一者。如來為菩薩時。在迦比羅旆兜國藍毘尼園。所生之處。
二者。於摩竭提國。我初坐於菩提樹下。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處。
三者。波羅奈國鹿野苑中仙人所住。轉法輪處。
四者。鳩尸那國力士生地熙連河側娑羅林中雙樹之間。般涅槃處。
是為四處。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并及餘人外道徒眾。發心欲往到彼禮拜。所獲功德悉如上說。
爾時阿難聞佛此語白言。世尊。我從今者當普宣告諸四部眾知此四處。若往禮拜功德如是。
爾時阿難復白佛言。若有善心諸優婆夷。善持戒行樂聽經法。欲見比丘我等從今當云何耶。
佛言。汝等從今勿與相見。
阿難言。若脫遇會與之相逢。當復云何。
佛言。勿與共語。
阿難言。若不共語。其脫諮請欲聞經法當復云何。
佛言。應為說法。但當善攝汝身口意。
爾時阿難而白佛言。我等從今如是奉行。
爾時阿難而白佛言。世尊。入於般涅槃後。供養之法當云何耶。
佛言。汝今不應逆憂此事。但自思惟。於我滅後護持正法。以昔所聞樂為人說。所以者何。諸天自當供養我身。又婆羅門及以諸王、長者、居士。此等自當供養我身。
阿難言。雖復天人自興供養。然我不知應依何法。
佛言。阿難。供養我身依轉輪聖王。
阿難又問。供養轉輪聖王其法云何。
佛言。阿難。供養轉輪聖王之法。用新淨綿及以細氎合纏其身。如是乃至積滿千重內金棺中。又作銀棺盛於金棺。又作銅棺盛於銀棺。又作鐵棺盛於銅棺。然後灌以眾妙香油。又復棺內以諸香華而用塗散。作眾伎樂歌唄讚頌然後下蓋。造大寶輿極令高廣。軒蓋欄楯眾妙莊嚴以棺置上。又於城中作闍維處。掃灑四面極令清淨。以好栴檀及諸名香聚為大積。又於積上敷舒繒氎。施大寶帳以覆其上。然後舁舉至闍維處。燒香散華伎樂供養。繞彼香積周迴七匝。然後以棺置香積上。而用香油以澆灑之。然火之法從下而起。闍維既竟收取舍利內金瓶中。即於彼處而起兜婆。表剎莊嚴懸繒幡蓋。諸人民等恒應日日燒香散華種種供養。阿難當知。供養轉輪聖王之法其事如是。闍維我身亦與王等。然起兜婆有異於王。表剎莊嚴應懸九繖。若有眾生懸繒幡蓋燒香散華及然燈燭。禮拜讚歎我兜婆者。此人長夜獲大福利。將來不久他人亦復起大兜婆供養其身。阿難當知。一切眾生皆無兜婆。唯有四人得立兜婆。
一者謂。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慈愍眾生。堪為世間作上福田。應起兜婆。
二者謂。辟支佛。思惟諸法自覺悟道。亦能福利世間人民。應起兜婆。
三者謂。阿羅漢。隨所聞法思惟漏盡。亦能福利世間人民。應起兜婆。
四者謂。轉輪聖王。宿殖深福有大威德。王四天下七寶具足。自行十善又復勸於四天下人亦行十善。應起兜婆。
阿難。當知若有眾生以諸供具。而以供養此兜婆者。其所得福漸次差降。
爾時阿難聞佛此語。心生懊憹悲號啼泣。隱於佛後相去不遠。而以微聲作如是言。我今猶是學地之人。於諸法中未得深味。而天人師一旦捨我入般涅槃。我當何時踐解脫路。
即便舉手攀一樹枝。搥胸拍頭悶絕懊惱。爾時世尊問餘比丘。阿難即時為在何處。
比丘答言。阿難今者在如來後。於一樹下啼泣懊憹。
又告比丘。汝可往彼語阿難言。天人之師今欲見汝。
比丘便往說如來旨。阿難既聞即便來還。至於佛所頭面禮足倚立一面。
世尊於是問阿難言。我於近日已為汝說。一切諸行皆悉無常。合會恩愛必歸別離。汝今何故猶生悲憹。
復次阿難。汝從往昔侍我至今。左右執事進止去來。及通賓客皆得宜節。又復見汝身口及意。皆悉清淨無有瑕穢。汝獲福利不可稱計。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阿難不應作此悲憹。所以者何。不久當得到解脫處。
比丘當知。過去諸佛皆有侍者如今阿難。未來諸佛亦復如是。
比丘當知。今此阿難智慧深妙聰明利根。我從昔來所說法藏。阿難皆悉憶持不忘。
復次比丘。阿難善知進止時節。若有人客欲來見我。阿難即先思量其時。世尊或應某時見諸比丘。或應某時見比丘尼。或應某時見優婆塞。或應某時見優婆夷。或應某時見婆羅門。或應某時見於剎利。或應某時見長者居士。或應某時見諸外道。如是等眾若來見我及聞說法。皆悉多獲功德福利。所以者何。悉是阿難通進見我。得其善根成熟時故。
復次比丘。轉輪聖王有四奇特希有之法。
一者。若婆羅門來至轉輪聖王之所。既到見王顏容端正。威德高顯心生歡喜。次聞王語音辭清徹亦生歡喜。乃至見王默然無言又懷踊躍。及與王辭還歸所止。迴戀顧慕步步悵怏。如飢渴人不得飽滿。
二者。諸小剎利。三者。毘舍。四者。首陀羅。亦復如是。此為轉輪聖王四奇特事。
當知阿難亦有此四奇特之事。
一者。若諸比丘從遠方來欲問訊我。次見阿難皆生歡喜。聞其說法及見默然亦復欣悅。辭別而退戀德情深不能有已。
二者。比丘尼。三者。優婆塞。四者。優婆夷。亦復如是。汝等當知阿難有此四奇特事。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今不應自生苦憹而作是言。天人之師將般涅槃。我今無復解脫之期。所以者何。凡我所說一切法藏。於我滅後思惟奉持勤行精進。不久自當得於解脫。
爾時阿難既得如來梵音安慰。憂憹小除而白佛言。我今心意如小醒悟。欲有所請唯願哀愍。
佛即答言。欲請何事。
阿難言。此鳩尸那城比餘大國極為邊狹。人民又復不能熾盛。唯願世尊往餘大國。王舍城。毘耶離城。舍衛國城。婆羅奈城。阿踰闍城。瞻波城。俱睒彌城。德叉尸羅城。如是諸城所處正中人民熾盛。國土豐樂皆多信心智慧聰明。唯願世尊往彼諸城而般涅槃。廣利其中諸眾生等。
爾時世尊答阿難言。汝今不應作是請我言。此鳩尸那城為邊狹也。汝當諦聽今為汝說。
阿難。過去久遠此鳩尸那城有轉輪聖王名。大善見。七寶具足。王有千子能伏怨敵。皆以正法化諸人民。爾時此城名。鳩尸婆帝城。東西二門其間相去十二踰闍那。南北二門其間相去八踰闍那。其城四面周匝七重。
其內一重淳以黃金。其第二重淳以白銀。其第三重淳以琉璃。其第四重淳以頗梨。其第五重淳以車磲。其第六重淳以馬瑙。其第七重雜以眾寶。
其城樓櫓皆悉七層。窗牖欄楯七寶雕飾。懸眾寶鈴網羅上。其間相去盡一箭道。其城四門。門各九重莊校嚴飾光麗悅目。七重城外各有塹水。其水澄潔具八功德。皆以七寶而為階陛。諸雜類鳥。鸞凰孔雀鳧鴈鴛鴦。飜羯飛舞鳴集其中。其水復有鳩牟頭華。鬱波羅華。分陀利華。青黃赤白雜色蓮華。又其岸上有七行寶樹行各異寶。微風徐起吹彼樹枝。條葉相觸音如天樂。城中人民皆悉盈滿。安隱豐樂極為熾盛。諸五欲具如忉利天。道路之中懸諸明珠。人民行止初無晝夜。此城恒有十種音聲。
一者象聲。二者馬聲。三者車聲。四者鼓聲。五者螺聲。六者琴瑟等聲。七者歌聲。八者扣鍾擊磬設大會聲。九者讚嘆持戒人聲。十者互共說法語論之聲。
大善見王有諸威德端正第一。眾人見者無不愛敬。長壽歡樂身無小疾。王性慈仁愍念一切。猶如慈父憐愛其子。一切人民親敬於王亦復如父。
阿難。大善見王別於一時欲出園林。遊觀嬉戲嚴四種兵各八萬四千。又復後宮夫人婇女亦嚴八萬四千乘車欲隨遊看。時王又復敕於國中諸婆羅門長者居士令隨出遊嚴駕辦已。時主兵臣入白王言。四兵已辦願王知時。
時王即便昇白象輿。與婆羅門長者居士大臣眷屬及以四兵前後圍繞。出往園中象行駿疾猶如風馳。爾時諸臣及婆羅門。長者居士共諫王言。大王久在深宮之中。外諸人民無緣見王。今者既往園林遊觀。諸人民眾充塞路側。皆悉瞻仰欲見大王。以是事故願敕御者不須迅速。
王聞此語即敕御者令徐徐行。路邊人民恣意瞻仰如子見父。
爾時彼王見諸衢巷無不平坦。又七寶樹羅列蔭映而無池水。即敕一臣夾諸路側造七寶池。其間相去皆一百弓。又令栽植種種名華。又復敕令一一池間給諸侍人。有來浴者供以香華。又與飲食恣意取足。如是供給不捨晝夜。
又敕彼臣自今已後。四遠人民有來求乞隨須給與。既到園林與婆羅門長者居士并餘大臣。遊觀嬉戲乃至日暮。珠光明曜如晝無異。不見日影乃知是夜。時王與諸婆羅門眾長者居士并餘臣民。嬉戲訖已還歸宮城。
別於他日。時婆羅門長者居士及與大臣。持眾名寶共來獻王。王即語言。我於近日園林遊戲。敕於某臣自今已去。有來求索隨意給與。我之布施乃至如是。卿等云何。反以眾寶而來獻我。
時王即便心自思惟。此諸人等所以持寶來獻我者。皆緣國中共貴之故。如此之事由民貧來。即敕藏臣出諸珍寶及資生具。置四衢道搥鍾擊鼓唱令四遠。大善見王今開寶藏以用布施。若有所須隨意來取。王恒如是廣行布施。利益眾生不捨晝夜。
爾時國中諸婆羅門長者居士及以大臣而白王言。大王。常可所居宮殿。極為褊狹。我等每來問訊王時。諸侍從者不相容受。唯願大王開拓令廣。
王聞此語默然許之。心自念言。我今宜應開闊住處。
時天帝釋知王心念。呼一天子名。毗首建磨。極為妙巧無事不能。而語之言。今閻浮提轉輪聖王名大善見。其今欲更開拓宮城。汝便可下為作監匠。使其居處嚴麗雕飾如我無異。
彼天奉敕即便來下。猶如壯士屈伸臂頃到閻浮提當王前立。時王既見彼天子形。風姿端正必知非凡而問之言。汝是何神而忽來下。
天即答言。大王當知。我天帝釋之大臣也名。毗首建磨。極閑工巧。大王心欲開廣宮殿故。天帝釋遣我來下。為作監匠以助於王。
王聞此言心懷歡喜。時彼天子即便經始開廓宮城。城之四門其間相去二十四踰闍那。為王起殿高下縱廣各八踰闍那。七寶嚴麗如帝釋宮。其殿凡有八萬四千間隔住處。皆有七寶牀帳臥具。又復為王起說法殿。高下縱廣亦八踰闍那。七寶莊嚴無異於前。其殿四面有七寶樹及以名華。列植蔭映又造寶池。其水清潔具八功德。其殿中央施師子座。七寶莊嚴極為高廣。覆以寶帳埀七寶。又為四遠來聽法者設四寶座。黃金白銀琉璃頗梨。其數凡有八萬四千。毗首建磨既為彼王造作宮城。皆悉竟已與王辭別。忽然不現還歸天上。
時大善見王既見宮城皆悉修立。即敕擊鼓唱令國界。大善見王却後七日。當為一切說種種法。若欲樂聞皆可來集說法殿上。
時婆羅門長者居士大臣人民聞此唱令。至於其日皆悉來集。時王即便上說法殿登師子座。一切來眾亦皆坐於四寶之座。
爾時彼王。先為諸人說十善法。然後又為開餘法門。乃至經於萬二千歲。其國眾生。若有曾聞彼王法者。命終生天不墮三塗。
阿難。彼王恒作如此利益一切眾生。阿難。時大善見王於靜室中心自念言。我過去世有何行業修何善根。生世尊貴有大威德。色力壽命人無等者。正當由於過去世中。廣修布施忍辱慈悲故。今獲得如此報耳。我今宜應更修進勝。而便思惟。不久之間即得初禪。乃至得於第四禪。復更修習四無量心。
阿難。大善見王又教夫人及以婇女令修四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