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語比丘。天地有三災變。何等為三。一者。火災變。二者。水災變。三者。風災變。是為三災變。
災變時人會三處。何等為三。
遭火災變時。人悉上第十五阿衛貨羅天上。聚會眾多。
遭水災變時。人悉上第十九首皮斤天上。聚會眾多。
遭風災變時。人悉上第二十三維呵天上。聚會眾多。
遭火災變時。天下人皆行非法邪見不見正。犯十惡事。用人民皆行非法奉邪見。不見三行。行十惡事故。天雨不時節。天不雨已後。是天下所有樹木草藥萬物皆枯死不復生。
佛告比丘言。是為非常。無堅固不得久。是為老極故。當創厭至令一切度自求解脫矣。久久不可計。大亂風起入大海三百三十六萬里。取日大城郭上須彌山邊百六十八萬里。著本日道中。用是故世間有兩日出。日出之後諸渠小河水皆枯竭無有水。
佛言。是為非常無堅固不得久。是為老極。故當創厭至得解脫自然之道。
後時久久不可復計。大亂風起吹彼大海水。三百三十六萬里。入取日大城郭上須彌山王邊百六十八萬里。著日城郭道中。用是故世間有三日出。諸有大河江流。邪遠阿夷趣摩醯。和叉信他流江。皆枯盡無有餘也。
佛語比丘。非常無堅固乃如是。是為老極。故當創厭遠之至得解脫自然之道矣。後復久久不可計有大亂風起吹海水。波三百三十六萬里。入取日大城郭。出上須彌山王邊百六十八萬里著日道中。用是故世間有四日出。諸流泉大泉。及阿耨達池紅蓮華池。青蓮華池。白蓮華池。黃蓮華池。摩那街大池。那利大池。皆枯盡無餘也。
佛語比丘。非常無堅固乃如是。不可得久是為老極。故當創厭遠至得解脫自然之道矣。後復久久不可計。大亂風起吹大海水。波三百三十六萬里。入取日大城郭。上須彌山王邊百六十八萬里著日道中。用是故世間有五日出。大海水稍減。四千里、八千里、萬二千里至減二萬八千里。
佛語比丘。非常無堅固乃如是。不可得久是為老極。故當創厭遠至得解脫自然之道矣。五日出時燋大海水。至餘有二萬八千里、萬八千里、萬四千里、八千里四千里。有時海水稍減。餘有七樹、六樹、五樹、四樹、三樹、二樹、一樹後稍減。餘有七人、六人、五人、四人、三人、二人、一人。海水餘有沒一人。後稍減至人腰。稍至人膝。後餘有少許水。譬如天雨牛蹄中水。後稍減久久大海水皆盡不能濕人指。譬加脂膏之汁著大火中即無煙矣。
佛語比丘。非常無堅固乃如是。故當創厭遠至得解脫自然之道矣。
後復甚久久不可計。大亂風吹大海水波三百三十六萬里。入取日大城郭。上須彌山王邊百六十八萬里著日道中。用是故世間有六日出。四大天下及八萬城。大山及須彌山王皆燒炙出煙。譬如大陶家初然火出煙狀。
佛語比丘。如是世間有六日出時。燒炙四大天下及八萬城諸大山。須彌山王皆煙出。譬如脂膏濕著大火中即無煙矣。
佛語比丘。非常無堅固。故當創厭求索解脫得自然之道矣。
後復甚久久有大亂風起。吹大海水波三百三十六萬里。入取日大城郭出上須彌山王邊著日道中。用是故世間有七日出。四大天下及八萬城諸大山須彌山王嶔峨動搖。譬如大鼎鑊熾其火鑊沸踊躍。七日出時如是也。四天下。忉利天。焰天。兜率天。尼摩羅天。波羅尼蜜天、梵迦夷天宮。皆嶔峨動搖也。風高諸天宮。上著阿衛貨羅天。彼諸初生天子見火皆恐怖。先生諸天語初生天子汝莫怖恐。我昔更見燒時。火齊此不過。
爾時四大天下及八萬城諸大山及須彌山皆嶔峨動搖。須彌山王四千里一崩墮。八千里、萬二千里、萬六千里、二萬四千里、三萬八千里而崩墮。譬如脂膏濕著大火中。即無煙亦無餘矣。
佛語比丘。所有非常無堅固乃如是。是為老極。故當創厭遠至得解脫自然之道。誰當信世間有七日出時。獨有見者信之耳。
誰當信四大天下及八萬城諸大山及須彌山王燒出煙。獨有見者信之耳。誰當信四大天下及八萬城諸大山及須彌山王。嶔峨動搖。及四天王忉利天、焰天、兜率天、無貢高天、他化自轉天、梵迦夷天、皆嶔峨動搖風舉諸天宮。上十五阿衛貨羅天上者。獨有見者信之耳。
誰當信須彌山王盡破壞。無復有燋山土處。諸泥犁一切皆破滅盡已。後畜生禽獸皆復滅盡已。然後餓鬼皆復滅盡已。後阿須倫皆復滅盡已。後人皆死盡及四王天。忉利天。焰天。兜率天。無貢高天。他化自轉天。梵迦夷天。人皆滅盡。是謂天地燒人皆會一處。
然後甚大久久。有大雲起放大雨。其渧大如車輪滿諸江海。稍稍聚水上。至梵迦夷天。復至第十五光明聲天上。其水四面有風形持之。第一風名。住風。二者。助風。三者。不動風。四者。堅風。是為四。
後久久大復久。數千萬歲。水稍稍耗減。無央數百千由旬。有風名。僧竭。周匝四面。起吹水稍稍減。其上波起生厚沫。化作七寶交露。如是轉上至第七天上造作宮殿。後久久數千萬歲。水稍稍耗減數百千由旬。數百千由旬。亂風從四面起。吹撓水上生厚沫化為七寶。金銀琉璃水精車磲馬瑙赤真珠。成為交露。金風持造第六波羅尼和耶趣。天人所居處。
後久久甚遠數千萬歲水稍稍減。亂風名。蔡竭。從四面來吹水上波起生厚沫。化為七寶。金銀琉璃水精赤真珠車磲馬瑙。成為交露舍。亂風持上第五天上。造作天人宮殿竟。
後久久數千萬歲。水下遂耗減。亂風從四面來。吹水上波起生厚沫化為七寶。持上造作第四兜率天上第三焰天作宮殿。
後復久久數萬歲。水下稍稍耗減數千萬由旬。亂風從四面來。吹水上波起生厚沫。化為四寶。一者黃金。二者白銀。三者琉璃。四者水精。亂風持以於世間天中央。造作須彌山王。高三百三十六萬里。廣縱亦三百三十六萬里。其東脅天白銀。南脅天青琉璃。西脅天水精。北脅天黃金。
復久久數千萬歲。水下遂稍稍減數千萬由旬。亂風從四面來吹撓其水。上生厚沫化為七寶。金銀琉璃水精赤真珠車磲馬瑙成交露。亂風持上須彌山王上。造作第二忉利天宮殿竟。
後復久久數千萬歲。水下稍稍耗減數千萬由旬。亂風從四面來。吹撓其水上波起生厚沫。化為七寶成交露。亂風持上須彌山王。百六十八萬里。中半造作第一天上人宮殿竟。
後復久久數千萬歲。水下稍稍耗減。亂風從四面來。吹撓其水上波起生厚沫化為金剛。亂風於四大天下及八萬城外。造作山高六百八十萬由旬凡合而四匝名大鐵圍山。
後復久久數千萬歲。水下稍稍耗減。亂風從四面來。吹撓其水上波起生厚沫化為金剛。亂風復取於四大天下及八萬城外凡匝四合。復造作第二大山。其山高六百八十萬由旬。其後水下稍稍耗減。
數十萬歲亂風從四面來。吹撓其水上波起生厚沫化為七寶。金銀琉璃水精赤真珠車磲馬瑙。圍繞造作八重山。高百六十八萬里名。阿多利。甚姝好。
其水下遂稍稍減數千萬里。亂風從四面來。吹撓其水上波起生厚沫化為七寶。持著阿多利山周匝造作第二山名。伊沙多。高百三十四萬里。甚姝好。
第三山名。喻漢多。高四十八萬里。廣亦四十八萬里。
第四山名。善見。高二十四萬里。廣亦二十四萬里。
第五寶山名。阿波尼。高十二萬里。廣亦十二萬里。
第六寶山名。尼彌多羅。高四萬四千里。廣亦四萬四千里。
第七寶山名。維那兜。高二萬二千里。廣亦二萬二千里。
第八寶山名。遮迦和。高萬二千里。廣亦萬二千里。
後水稍稍減亂風四面來。吹其水上生厚沫。化為厚土因成地。深六百八十萬由旬。其邊不可限。
亂風大起吹掘損其地。大深三百三十六萬里。長亦三百三十六萬里。天下諸水皆流歸之。正滿因成大海。
海水何故鹹。鹹一味有三事。
一者。海中有大魚。身長四千里者。八千里者。萬二千里者。萬六千里者。二萬里者。二萬四千里者。二萬八千里者。三萬二千里者。皆清淨溺海中。故海水鹹。
二者。雲起覆諸海放大雨。其雲上至阿迦尼吒天。放雨大如車軸。洗蕩須彌陀稱諸天宮阿答和天。阿比波天。首陂斤天。惟呵鉢天。阿陂陂天。梵迦夷天。下至四王天。其鹹水悉流入大海故。海水鹹一味。
復次昔者得仙道人能呪。呪使海水鹹一味。故海水鹹一味。是為三事。
佛言。天地共遭水災變時。天下人施行皆為眾善。好喜為道德。死後精神魂魄皆上第十六天上為天人。
泥犁中人諸有含血喘息蠕動之類死皆歸人形。
復為眾善之行。好喜為道德。死皆上第十六天上為天人。阿須倫天人及第一天上人。以上至第十五天上人。皆終已其精神魂魄來下歸人形。施行積為眾善。好喜為道德。死皆復上第十六天上為天人。然後天下人乃盡。
久久大雲復起。上行至故第十五天上。其雲下大沸灰雨其渧大如車軸。天雨沸灰如是久久。數百千萬歲。諸四天下八萬城諸大山及須彌山。從第十五天上以下至四天下皆麋爛消滅盡無餘。譬如以脂膏之汁置大火中即無煙焰矣。誰當信此言者。獨有得自然之道者乃信之耳。此謂天地遭水災變時。破壞終亡之要也。天地終亡破壞已。後得更始生之法。如遭水災變時。更生同法。
始從第十五天上起成。下至第一天上及阿須倫天。及造作四大天下。及八萬城諸大山及須彌山。日月星宿乃見。下及天下諸所有萬物。至造竟鐵圍大山。此所謂天地遭水災變時。破壞終亡。後更始根本要也。
佛言。天地共遭大風災變時。天下人施行有仕。平善慈仁常孝順。皆好喜為道。死精神皆上第十七天上為天人。泥犁中人及諸有含血喘息蠕動之類死皆歸人形。皆復為眾善之行。皆喜好為道德。死精神魂魄皆上第十七天上為天人。阿須倫天及第一天上。以上至第十六天上。人皆終亡精神魂魄來下歸人形。施行積為善喜好為道德。死皆得上第十七天上為天人。然後天下人乃盡。
索久久大風起名曰。來柯沙。上行至故第十六天上。閃壞敗破散消滅上悉盡之。無餘聲無響。久久如是大風吹。盡第十六天上人本所居處了。盡下至阿須倫天無餘。譬如大風吹微善。隨漂消散微盡。誰當信此言者。獨有得自然之道者。乃信之耳。
大風復吹破壞消滅。悉盡天下日月所照中萬物。四大天下及八萬城。諸大山及須彌山盡竟鐵泰山。皆麋消滅亡。悉盡索無餘復。譬如大風吹微麮。隨漂消散微盡無餘矣。天地共遭大風災變時竟一劫後。復更始生之法。
復如遭火災變後。復更始生一劫成竟。此所謂天地共遭大風破壞。終亡以三品復更始生亦以三品。誰當信此言者。獨有已得自然之道者信之耳。
天地共更始生。如始遭火災變時。後復更始生。亂風復起造作之悉竟後。第十五天上人。其薄祿者來下悉填滿。十一重天人所居上下悉充滿。及阿須倫天。在須彌山四面。本故所居處悉皆充滿。
四相品之餘
13 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