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人在邪見聚者有何相像。有何相貌。
爾時諸比丘白世尊言。如來是諸法之王。諸法之尊。善哉世尊。當與諸比丘而說此義。我等聞已當奉行之。
世尊告曰。汝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其義。
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爾時諸比丘從佛受教。
世尊告曰。在邪聚之人。當以五事知之。以見五事則知此人為住邪聚。云何為五。
應笑而不笑。應歡喜時而不歡喜。應起慈心而不起慈心。作惡而不恥。聞其善語而不著意。當知此人必住邪聚。有眾生住邪聚者。當以此五事知之。
復次有眾生有住正聚者。有何相貌。有何因緣。
爾時諸比丘白佛言。如來是諸法之王。諸法之尊。唯願世尊當與諸比丘而說此義。我等聞已當奉行之。
世尊告曰。汝等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其義。
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爾時諸比丘從佛受教。
世尊告曰。在正聚之人。當以五事知之。以見五事則知此人為住正聚。云何為五。
應笑則笑。應歡喜則歡喜。應起慈心則起慈心。可恥則恥。聞善著意。當知此人已住正聚。是故諸比丘。當除邪聚住於正聚。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來出現世時必當為五事。云何為五。
一者當轉法輪。二者當度父母。三者無信之人立於信地。四者未發菩薩意使發菩薩心。五者當授將來佛決。若如來出現世時。當為此五事。是故諸比丘。當起慈心向於如來。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惠施不得其福。云何為五。
一者以刀施人。二者以毒施人。三者以野牛施人。四者婬女施人。五者造作神祠。是謂比丘。有此五施不得其福。
比丘當知。復有五施令得大福。云何為五。
一者造作園觀。二者造作林樹。三者造作橋梁。四者造作大船。五者與當來.過去造作房舍住處。是謂比丘。有此五事令得其福。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園觀施清涼 及作好橋梁 河津渡人民 并作好房舍
彼人日夜中 恒當受其福 戒定以成就 此人必生天
是故諸比丘。當念修行此五德施。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女人有五力輕慢夫主。云何為五。
一者色力。二者親族之力。三者田業之力。四者兒力。五者自守力。是謂女人有此五力。比丘當知。女人依此五力已便輕慢夫主。
設復夫以一力。盡覆蔽彼女人。云何為一力所謂。富貴力也。夫人以貴色力不如。親族.田業.兒.自守盡不如也。皆由一力勝爾許力也。
今弊魔波旬亦有五力。云何為五所謂。色力.聲力.香力.味力.細滑力。夫愚癡之人著色.聲.香.味.細滑之法者。不能得度波旬境界。
若聖弟子成就一力勝爾許力。云何為一力所謂。無放逸力。設賢聖弟子成就無放逸者。則不為色.聲.香.味.細滑之所拘繫。以不為五欲所繫。則能分別生.老.病.死之法。勝魔五力不墮魔境界。度諸畏難至無為之處。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戒為甘露道 放逸為死徑 不貪則不死 失道為自喪
佛告諸比丘。當念修行而不放逸。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女人有五欲想。云何為五欲想。
一者生豪貴之家。二者嫁適富貴之家。三者使我夫主言從語用。四者多有兒息。五者在家獨得由己。是謂比丘。女人有此五事可欲之想。
如是比丘。我比丘亦有五事可欲之想。云何為五所謂。禁戒.多聞.三昧成就.智慧.智慧解脫。是謂比丘。有此五事可欲之法。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我生豪族種 亦適富貴家 能役使夫主 非福不剋獲
使我饒兒息 香華自嚴飾 雖有此想念 非福不剋獲
信戒而成就 三昧不移動 智慧亦成就 懈怠而不剋
尋欲得道果 不由生死淵 願欲至涅槃 懈怠而不剋
如是諸比丘。當求方便行於善法。除去不善法。漸當前進無有中悔之心。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時不應向人禮。云何為五。若在偷婆中不應向禮。在大眾中不應向禮。又在道路不應向禮。病痛著牀不應向禮。若飲食時不應向禮。是謂比丘。有此五事不應向禮。
復有五事知時之禮。云何為五。
不在偷婆中。不在大眾中。不在道路。亦不病痛。復非飲食。此應向禮。是故諸比丘。當作方便知時之行。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爾時世尊告優頭槃。汝今入羅閱城求少溫湯。所以然者。如我今日脊患風痛。
優頭槃白佛。如是世尊。是時優頭槃受佛教已。到時著衣持鉢入羅閱城求湯。
爾時尊者優頭槃便作是念。世尊有何因緣使我求湯。如來諸結已盡諸善普會。然如來復作是語。我今患風。又復世尊不授姓名當至誰家。
是時尊者優頭槃以天眼觀羅閱城男子之類必應度者。是時見羅閱城中有長者名
毘舍羅先不種善根。無戒.無信.邪見。於佛.法.眾與邊見共相應。彼便有此見。無施.無與.無有受者。亦復無有善惡果報。無今世.後世.無父.無母。世無沙門.婆羅門等成就者。於今世.後世自身作證而自遊化壽命極短。餘五日之後當取命終。又事五道大神。是時優頭槃便作是念。如來必欲度此長者。所以然者。此長者命終之後當生啼哭地獄中。
是時優頭槃便笑。五道大神遙見笑。即隱其形而作人像。來至優頭槃所而給使令。是時尊者優頭槃將此使人往至長者門外住默然不語。是時長者遙見有道人在門外立。即時便說此偈。
汝今默然住 剃頭著袈裟 為欲求何等 因由何故來
爾時優頭槃復以此偈報曰。
如來無著尊 今日患風發 設有溫湯者 如來欲洗浴
是時長者默然不報。是時五道大神告毘舍羅先曰。長者可以湯相惠。必當獲福無量。當得甘露之報。
是時長者報曰。我自有五道大神。用此沙門為能加益何等事。
是時五道大神便說此偈。
如來當生時 天帝來下侍 更誰出是者 能與共儔匹
用五道神為 不能有所濟 寧供養釋師 便獲大果報
爾時五道大神復重語長者曰。汝好自守護身.口.意行。汝不知五道大神之威力乎。
是時五道大神即化作大鬼神形。右手執劍語長者曰。今我身者是五道大神。速與此沙門湯勿足稽留。
是時長者便作是念。甚奇甚特。五道大神乃供養此沙門。即以香湯授與道人。復以石蜜授與沙門。
是時五道大神自執此香湯。共優頭槃至世尊所。以此香湯奉上如來。爾時世尊以此香湯沐浴身體。風尋時差更不增劇。
是時長者後五日便取命終生四天王中。是時尊者優頭槃聞長者命終。即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是時優頭槃白如來言。此長者命終為生何處。
世尊告曰。此長者命終生四天王中。
優頭槃白佛言。此長者於彼命終當生何處。
世尊告曰。於彼命終當生四天王中。三十三天乃至生他化自在天。於彼命終。復來生四天王中。此長者身六十劫中不墮惡趣。最後得作人身。剃除鬚髮著三法衣。出家學道成辟支佛。所以然者。湯施之德其福乃爾。是故優頭槃。恒念浴眾僧聞說道教。如是優頭槃當作是學。
爾時尊者優頭槃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異比丘不樂修梵行。欲捨禁戒還為白衣。是時彼比丘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彼比丘白世尊言。我今不樂修於梵行。欲捨禁戒還為白衣。
世尊告曰。汝今何故不樂修梵行。欲捨禁戒還為白衣。
比丘報曰。我今心意熾盛。身中火燃。若我見女人時端正無雙。我爾時便作是念。使此女人與我共交。又復作是念。此非正法。設我從此心者則非正理。我爾時復作是念。此是惡利非為善利。此是惡法非為善法。我今欲捨禁戒還為白衣。沙門禁戒實不可犯。我於俗人中可分檀布施。
世尊告曰。夫為女人有五種惡。云何為五。一者穢惡。二者兩舌。三者嫉妒。四者瞋恚。五者無反復。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非喜由財義 現善內懷毒 壞人趣道善 如鷹捨污池
是故比丘。當除不淨之想思惟淨觀。比丘思惟淨觀已。盡斷欲愛.色愛.無色愛.盡斷無明.憍慢。汝今比丘。欲從何生。為從髮生。然髮惡露不淨。皆由幻化誑惑世人。手.爪.齒.形體之屬乃無淨處。何者是真。何者是實。從頭至足皆悉如是。肝.膽.五藏.有形之物無一可貪。何者是真。汝今比丘。欲從何生。汝今善修梵行。如來正法必當盡苦。人命極短不久存世。雖復極壽不過百歲所出無幾。比丘當知。如來出世甚為難值聞法亦難。受四大形亦復難得。諸根具足亦復難得。得生中國亦復難值。與善知識相遭亦復難得。聞法亦難。分別義理亦復難得。法法成就此事亦難。汝今比丘。設與善知識從事者。便能分別諸法。亦當與人廣演其義。設當聞法已則能分別。能分別法已則能說其義。無有欲想.瞋恚.愚癡之想以離三毒。便脫生.老.病.死。我今粗說其義。
爾時彼比丘從佛受教。便從坐起。禮世尊足便退而去。是時彼比丘在閑靜之處。思惟其法。所以族姓之子剃除鬚髮出家學道。欲修無上梵行。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胎。如實知之。爾時彼比丘便成阿羅漢。
爾時彼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九)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爾時阿難.多耆奢時到著衣持鉢入城乞食。是時多耆奢在一巷中見一女人。極為端正與世奇特。見已心意錯亂不與常同。是時多耆奢即以偈向阿難說。
欲火之所燒 心意極熾然 願說滅此義 多有所饒益
是時阿難復以此偈報曰。
知欲顛倒法 心意極熾然 當除想像念 欲意便自休
是時多耆奢復以偈報曰。
心為形之本 眼為候之原 睡臥見扶接 形如亂草萎
是時尊者阿難即前進。以右手摩多耆奢頭。爾時即說此偈。
念佛無貪欲 度彼欲難陀 覩天現地獄 制意離五趣
是時多耆奢聞尊者阿難語已便作是說。止。止。阿難。俱乞食訖還至世尊所。
是時彼女人遙見多耆奢便笑。時多耆奢遙見女人笑。便生此想念。汝今形體骨立皮纏亦如畫瓶。內盛不淨誑惑世人令發亂想。
爾時尊者多耆奢觀彼女人。從頭至足。此形體中有何可貪。三十六物皆悉不淨。今此諸物為從何生。是時尊者多耆奢復作是念。我今觀他形。為不如自觀身中。此欲為從何生。為從地種生耶。水.火.風種生耶。設從地種生。地種堅強不可沮壞。設從水種生。水種極濡不可獲持。設從火種生。火種不可獲持。設從風種生。風種無形而不可獲持。
是時尊者便作是念。此欲者但從思想生。爾時便說此偈
欲我知汝本 但以思想生 非我思想汝 則汝而不有
爾時尊者多耆奢又說此偈。如思惟不淨之想。即於彼處有漏心得解脫。時阿難及多耆奢出羅閱城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是時多耆奢白世尊言。我今快得善利以有所覺。
世尊告曰。汝今云何自覺。
多耆奢白佛言。色者無牢亦不堅固。不可覩見幻偽不真。
痛者無牢亦不堅固。亦如水上泡幻偽不真。
想者無牢亦不堅固。幻偽不真亦如野馬。
行亦無牢亦不堅固。亦如芭蕉之樹而無有實。
識者無牢。亦不堅固幻偽不真。
重白佛言。此五盛陰無牢。亦不堅固幻偽不真。是時尊者多耆奢便說此偈。
色如聚沫 痛如浮泡 想如野馬 行如芭蕉 識為幻法
最勝所說 思惟此已 盡觀諸行 皆悉空寂 無有真正
皆由此身 善逝所說 當滅三法 見色不淨 此身如是
幻偽不真 此名害法 五陰不牢 已解不真 今還上跡
如是世尊。我今所覺正謂此耳。
世尊告曰。善哉。多耆奢。善能觀察此五盛陰本。汝今當知。夫為行人當觀察此五陰之本皆不牢固。所以然者。當觀此五盛陰時。在道樹下成無上等正覺。亦如卿今日所觀。
爾時說此法時。坐上六十比丘漏盡意解。
爾時尊者多耆奢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僧迦摩長者子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是時長者子白佛言。唯願世尊聽在道次。
是時長者子即得為道。在閑靜之處剋己修行成其法果。所以族姓子剃除鬚髮出家學道。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胎。如實知之。是時僧迦摩便成阿羅漢。是時在閑靜之處便生此念。如來出現甚為難遇。多薩阿竭時時乃出。亦如優曇鉢花時時乃出。此亦如是。如來出現於世時時乃有。一切行滅亦復難遇。出要亦難。愛盡.無欲.涅槃此乃為要。
爾時僧迦摩婦母聞女婿作道人。不復著欲捨於家累。又捐我女如棄聚唾。爾時此母往至女所而語女曰。汝婿實作道乎。
其女報曰。女亦不詳為作道不耶。
其老母曰。汝今可自莊嚴著好衣裳。抱此男.女往至僧迦摩所。
爾時母及女共相將至僧迦摩所。爾時尊者僧迦摩在一樹下結加趺坐。是時婦.母二人在前默然而立。是時老母及女觀僧迦摩從頭至足而語僧迦摩曰。汝今何故不與我女共語乎。今此兒女由汝而生。汝今所為實為非理人所不許。汝今所思惟者非是人行。
是時尊者僧迦摩即時便說此偈。
此外更無善 此外更無妙 此外更無是 善念無過是
是時婦母語僧迦摩曰。我女今有何罪。有何非法。今何故捨之出家學道。
是時僧迦摩便說此偈。
臭處不淨行 瞋恚好妄語 嫉妒心不正 如來之所說
是時老母語僧迦摩曰。非獨我女而有此事。一切女人皆同此耳。舍衛城中人民之類見我女者。悉皆意亂欲與交通。如渴欲飲覩無厭足皆起想著。汝今云何捨之學道方更謗毀。設汝今日不用我女者。汝所生男.女還自錄之。
爾時僧迦摩復說此偈。
我亦無男女 田業及財寶 亦復無奴婢 眷屬及營從
獨步無有侶 樂於閑靜處 行作沙門法 求於正佛道
有男有女者 愚者所習行 我常無我身 豈有男女哉
是時婦.母.男.女聞說此偈已各作是念。如我今日觀察此意必不還家。
復更觀察從頭至足。長歎息已前自長跪而作是語。設身.口.意所造非法者。盡共忍之。
即遶三匝而退所在。是時尊者阿難到時。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遙見老母及女而問之曰。向者頗見僧迦摩乎。
其老母報曰。雖見亦不為見。
阿難報曰。頗共言語乎。
老母報曰。雖共言語不入我意。
是時尊者阿難便說此偈。
欲使火生水 復使水生火 空法欲使有 無欲欲使欲
是時尊者阿難乞食已。還詣祇樹給孤獨園。往至僧迦摩所在一面坐。語僧迦摩曰。已知如真法乎。
僧迦摩報曰。我已覺知如真法也。
阿難報曰。云何覺知如真法乎。
僧迦摩報曰。色者無常。此無常義即是苦。苦者即無我。無我者即是空也。
痛.想.行.識皆悉無常。此無常義即是苦。苦即無我。無我者即是空也。
此五盛陰是無常義。無常義者即是苦義。我非彼有。彼非我有。
是時僧迦摩便說此偈。
苦苦還相生 度苦亦如是 賢聖八品道 乃至滅盡處
更不還此生 流轉天人間 當盡苦原本 永息無移動
我今見空跡 如佛之所說 今得阿羅漢 更不受胞胎
是時尊者阿難歎曰。善哉。如真之法善能決了。是時阿難便說此偈。
善守梵行跡 亦能善修道 斷諸一切結 真佛之弟子
爾時阿難說此偈已。即從坐起而去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爾時阿難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欲平等論阿羅漢。當言僧迦摩比丘是也。能降伏魔官屬者。亦是僧迦摩比丘。所以然者。僧迦摩比丘七變往降魔今方成道。自今已後聽七變作道。過此限者。則為非法。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聲聞中第一比丘能降伏魔。今方成道者。所謂僧迦摩比丘是。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