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隨時聽法有五功德。隨時承受不失次第。云何為五。
未曾聞者便得聞之。以得聞者重諷誦之。見不邪傾無有狐疑。即解甚深之義。隨時聽法有五功德。是故諸比丘。當求方便隨時聽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造作浴室有五功德。云何為五。
一者除風。二者病得差。三者除去塵垢。四者身體輕便。五者得肥白。
是謂比丘。造作浴室有此五功德。是故諸比丘。若有四部之眾欲求此五功德者。當求方便造立浴室。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施人楊枝有五功德。云何為五。
一者除風。二者除涎唾。三者生藏得消。四者口中不臭。五者眼得清淨。
是謂比丘。施人楊枝有五功德。若善男子.善女人求此五功德。當念以楊枝用惠施。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頗見屠牛之人以此財業後得乘車馬.大象乎。
諸比丘對曰。非也。世尊。
世尊告曰。善哉諸比丘。我亦不見.不聞屠牛之人殺害牛已。得乘車馬.大象。所以然者。我亦不見屠牛之人得乘車馬.大象終無此理。云何比丘。汝等頗見屠羊.殺豬或獵捕鹿。如此之人作此惡已。得此財業後得乘車馬.大象乎。
諸比丘對曰。非也。世尊。
世尊告曰。善哉諸比丘。我亦不見.不聞屠牛之人殺害生類已。得乘車馬.大象終無此理。汝等比丘。若見殺牛之人乘車馬者。此是前世之德非今世福也。皆是前世宿行所致也。汝等若見殺羊之人得乘車馬者。當知此人前世宿福之所種也。所以然者。皆由殺心不除故也。何以故。
若有人親近惡人。好喜殺生種地獄之罪。若來人中壽命極短。
若復有人好喜偷盜種地獄罪。如彼屠牛之人。賤取貴賣誑惑世人不按正法。屠牛之人亦復如是。由殺心故致此罪咎。不得乘車馬.大象。是故諸比丘。當起慈心於一切眾生。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爾時釋提桓因如屈申臂頃。來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釋提桓因白世尊言。如來亦說。夫如來出世必當為五事。云何為五。當轉法輪。當度父母。無信之人立於信地。未發菩薩心令發菩薩意。於其中間當受佛決。此五因緣如來出現必當為之。今如來母在三十三天欲得聞法。今如來在閻浮里內。四部圍遶。國王人民皆來運集。善哉世尊。可至三十三天與母說法。
是時世尊默然受之。爾時難陀.優槃難陀龍王便作是念。此諸禿沙門在我上飛。當作方便使不陵易。
是時龍王便興瞋恚放大火風。使閻浮里內洞然火燃。是時阿難白佛言。此閻浮里內何故有此煙火。
世尊告曰。此二龍王便生此念。禿頭沙門恒在我上飛。我等當共制之令不陵虛。便興瞋恚放此煙火。由此因緣故致此變。
是時大迦葉即從坐起白世尊言。我今欲往與彼共戰。
世尊告曰。此二龍王極為兇惡難可受化。卿還就坐。
是時尊者阿那律即從坐起。白世尊言。我今欲往降彼惡龍。
世尊告曰。此二惡龍極為兇暴難可受化。卿還就坐。
是時離越.尊者迦旃延.尊者須菩提.尊者優陀夷.尊者婆竭。各從坐起白世尊言。我今欲往降伏惡龍。
世尊告曰。此二龍王極為兇惡難可受化。卿還就坐。
爾時尊者大目揵連即從坐起。偏露右肩長跪叉手白佛言。欲往詣彼降伏惡龍。
世尊告曰。此二龍王極為兇惡。難可降化。卿今云何化彼龍王。
目連白佛言。我先至彼化形極大恐怯彼龍。後復化形極為微小。然後以常法則而降伏之。
世尊告曰。善哉目連。汝能堪任降伏惡龍。然今目連。堅持心意勿興亂想。所以然者。彼龍兇惡備觸嬈汝。
是時目連即禮佛足。屈申臂頃於彼沒不現。往至須彌山上。爾時難陀.優槃難陀龍王遶須彌山七匝。極興瞋恚放大煙火。是時目連自隱本形化作大龍王。有十四頭遶須彌山十四匝。放大火煙當在二龍王上住。
是時難陀.優槃難陀龍王見大龍王有十四頭。便懷恐怖自相謂言。我等今日當試此龍王威力。為審勝吾不乎。
爾時難陀.優槃難陀龍王以尾擲大海中。以水灑三十三天。亦不著目連身。是時尊者大目連復以尾著大海水中。水乃至到梵迦夷天。并復灑二龍王身上。是時二龍王自相謂言。我等盡其力勢。以水灑三十三天。然此大龍王復過我上去。我等正有七頭。今此龍王十四頭。我等遶須彌山七匝。今此龍王遶須彌山十四匝。我今二龍王當共并力與共戰鬪。
是時二龍王極懷瞋恚。雷電霹靂放大火炎。是時尊者大目連便作是念。凡龍戰鬪以火霹靂。設我以火霹靂共戰鬪者。閻浮里內人民之類及三十三天皆當被害。我今化形極小當與戰鬪。是時目連即化形使小。便入龍口中從鼻中出。或從鼻入從耳中出。或入耳中從眼中出。以出眼中在眉上行。爾時二龍王極懷恐懼即作是念。此大龍王極有威力。乃能從口中入鼻中出。從鼻入眼中出。我等今日實為不如。我等龍種今有四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然無有出我等者。今此龍王威力乃爾不堪共鬪。我等性命死在斯須。皆懷恐懼衣毛皆豎。是時目連以見龍王心懷恐懼。還隱其形作常形容在眼睫上行。
是時二龍王見大目連自相謂言。此是目連沙門亦非龍王。甚奇甚特有大威力。乃能與我等共鬪。
是時二龍王白目連言。尊者何為觸嬈我乃爾。欲何所誡敕。
目連報曰。汝等昨日而作是念。云何禿頭沙門恒在我上飛。今當制御之。
龍王報曰。如是目連。
目連告曰。龍王當知。此須彌山者是諸天道路。非汝所居之處。
龍王報曰。唯願恕之不見重責。自今以後更不敢觸嬈興惡亂想。唯願聽為弟子。
目連報曰。汝等莫自歸我身。我所自歸者。汝等便自歸之。
龍王白目連。我等今日自歸如來。
目連告曰。汝等不可依此須彌山自歸世尊。今可共我至舍衛城乃得自歸。
是時目連將二龍王。如屈申臂頃從須彌山上至舍衛城。爾時世尊與無央數之眾而為說法。是時目連告二龍王曰。汝等當知。今日世尊與無央數之眾而為說法。不可作汝形至世尊所。
龍王報曰。如是目連。
是時龍王還隱龍形化作人形。不長不短容貌端正如桃華色。是時目連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是時目連語龍王曰。今正是時宜可前進。
是時龍王聞目連語。即從坐起長跪叉手白世尊言。我等二族姓子。一名難陀。二名優槃難陀。自歸如來受持五戒。唯願世尊聽為優婆塞。盡形壽不復殺生。
爾時世尊彈指可之。時二龍王還復故坐欲得聞法。爾時波斯匿王便作是念。有何因緣。使此閻浮利內煙火乃爾。
是時王波斯匿乘寶羽之車出舍衛城至世尊所。爾時人民之類遙見王來咸共起迎。善來大王。可就此坐。
時二龍王默然不起。是時波斯匿王禮世尊足在一面坐。是時大王白世尊言。我今欲有所問。唯願世尊事事敷演。
世尊告曰。欲有所問今正是時。
波斯匿王白佛言。有何因緣令此閻浮里內煙火乃爾。
世尊告曰。難陀.優槃難陀龍王之所造。然今大王勿懷恐懼。今日更無煙火之變。
是時波斯匿王便作是念。我今是國之大王。人民宗敬名聞四遠。今此二人為從何來。見吾至此亦不起迎。設住吾境界者當取閉之。設他界來者當取殺之。
是時龍王知波斯匿心中所念便興瞋恚。爾時龍王便作是念。我等無過於此王所。更欲反害吾身。要當取此國王及迦夷國人盡取殺之。
是時龍王即從坐起。禮世尊足即便而去。離祇洹不遠便不復現。是時波斯匿王見此人去。未久白世尊言。國事猥多欲還宮中。
世尊告曰。宜知是時。是時波斯匿王即從坐起。便退而去告群臣曰。向者二人為從何道去速捕取之。
是時諸臣聞王教令。即馳走求之而不知處便還宮中。是時難陀.優槃難陀龍王各生此念。我等無過於彼王所。方欲取我等害之。我等當共害彼人民使無遺餘。
是時龍王復作是念。國中人民有何過失。當取舍衛城人民害之。
復重作是念。舍衛國人有何過失於我等。當取王宮官屬盡取殺之。
爾時世尊以知龍王心中所念告目連曰。汝今當救波斯匿王。無令為難陀.優槃難陀龍王所害。
目連對曰。如是世尊。
是時目連受佛教誡。禮世尊足便退而去。在王宮上結加趺坐令身不現。是時二龍王雷吼霹靂。暴風疾雨在王宮上。或雨瓦石或雨刀劍。未墮地之頃。便為優鉢蓮華在虛空中。是時龍王倍復瞋恚。雨大高山於宮殿上。是時目連復化使作種種飲食。是時龍王倍復瞋恚熾盛雨諸刀劍。是時目連復化使作極好衣裳。是時龍王倍復瞋恚。復雨大沙礫石在波斯匿宮上。未墮地之頃便化作七寶。是時波斯匿王見宮殿中雨種種七寶。歡喜踊躍不能自勝便作是念。閻浮里內有德之人無復過我。唯除如來。所以然者。我家中種粳米一根上生。收拾得一斛米。飯以甘蔗之漿極為香美。今復於宮殿上雨七寶。我便能作轉輪聖王乎。
是時波斯匿王領諸婇女收攝七寶。是時二龍王自相謂言。今將有何意。我等來時欲害波斯匿王。今日變化乃至於斯所有力勢。今日盡現猶不能動波斯匿王毫氂之分。
是時龍王見大目揵連在宮殿上結加趺坐。正身正意形不傾斜。見已便作是念。此必是大目連之所為也。
是時二龍王以見目連便退而去。是時目連見龍去。還捨神足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時波斯匿王便作是念。今此種種飲食不應先食。當先奉上如來然後自食。
是時波斯匿王即車載珍寶及種種飲食。往至世尊所。昨日天雨七寶及此飲食唯願納受。爾時大目揵連去如來不遠。佛告王曰。汝今可持七寶飲食之具與大目連。所以然者。蒙目連恩得更生聖賢之地。
波斯匿王白佛言。有何因緣言我更生。
世尊告曰。汝朝不至我所欲得聽法乎。爾時有二人亦來聽法。王生此念。我於此國界最為豪尊眾人所敬。然此二人為從何來。見我不起承迎。
時王白佛。實然。世尊。
世尊告曰。此亦非人。乃是難陀.優槃難陀龍王。彼知王意自相謂言。我等無過於此人王。何故反來害我。要當方宜滅此國界。我等尋知龍王心中所念。即敕目連今可救波斯匿王。無令為龍所害也。即受我教在宮殿上。隱形不現作此變化。是時龍王極懷瞋恚。雨沙礫石於宮殿上。未墮地之頃化作七寶.衣裳.飲食之具。由此因緣大王。今日便為更生。
是時波斯匿王便懷恐怖。衣毛皆豎前跪膝行至如來前而白佛言。唯願世尊恩垂過厚得濟生命。復禮目連足頭面禮敬。蒙尊之恩得濟生命。
爾時國王便說此偈。
唯尊壽無窮 長夜護其命 度脫苦窮厄 蒙尊得脫難
是時波斯匿王以天香華散如來身便作是說。我今持此七寶奉上三尊唯願納受。
頭面禮足遶佛三匝便退而去。是時世尊便作是念。此四部之眾多有懈怠。替不聽法。亦不求方便使身作證。亦不復求未獲者獲。未得者得。我今宜可使四部之眾渴仰於法。
爾時世尊不告四部之眾。復不將侍者。如屈申臂頃從祇桓不現往至三十三天。爾時釋提桓因遙見世尊來。將諸天眾前迎世尊。頭面禮足請令就坐並作是說。善來世尊。久違覲省。
是時世尊便作是念。我今當以神足之力自隱形體。使眾人不見我為所在。
爾時世尊復作是念。我今於三十三天化身極使廣大。
爾時天上善法講堂有金石縱廣一由旬。爾時世尊石上結加趺坐遍滿石上。爾時如來母摩耶將諸天女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並作是說。違奉甚久。今來至此實蒙大幸渴仰思見。佛今日方來。
是時母摩耶頭面禮足已在一面坐。釋提桓因亦禮如來足在一面坐。三十三天禮如來足在一面坐。是時諸天之眾見如來在。彼增益天眾減損阿須倫。爾時世尊漸與彼諸天之眾說於妙論。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不淨想。婬為穢惡出要為樂。
爾時世尊以見諸來大眾及諸天人心開意解。諸佛世尊常所說法。苦.習.盡.道。普與諸天說之。各於坐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復有十八億天女之眾而見道跡。三萬六千天眾得法眼淨。是時如來母即從坐起。禮如來足還入宮中。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我今當以何食飯如來乎。為用人間之食。為用自然天食。
世尊告曰。可用人間之食用食如來。所以然者。我身生於人間。長於人間。於人間得佛。
釋提桓因白佛言。如是世尊。
是時釋提桓因復白佛言。為用天上時節。為用人間時節。
世尊告曰。用人間時節。
對曰。如是世尊。
是時釋提桓因即以人間之食。復以人間時節飯食如來。爾時三十三天各各自相謂言。我等今見如來竟日飯食。
是時世尊便作是念。我今當入如是三昧。欲使諸天進便進。欲使諸天退便退。
是時世尊以入此三昧。進却諸天隨其時宜。是時人間四部之眾不見如來久。往至阿難所白阿難言。如來今為所在渴仰欲見。
阿難報曰。我等亦復不知如來所在。
是時波斯匿王.優填王至阿難所問阿難曰。如來今日竟為所在。
阿難報曰。大王。我亦不知如來所在。是時二王思覩如來遂得苦患。爾時群臣至優填王所白優填王曰。今為所患。
時王報曰。我今以愁憂成患。
群臣白王。云何以愁憂成患。
其王報曰。由不見如來故也。設我不見如來者便當命終。
是時群臣便作是念。當以何方便。使優填王不令命終。我等宜作如來形像。
是時群臣白王言。我等欲作形像。亦可恭敬承事作禮。
時王聞此語已。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告群臣曰。善哉。卿等所說至妙。
群臣白王。當以何寶作如來形像。
是時王即敕國界之內諸奇巧師匠而告之曰。我今欲作形像。
巧匠對曰。如是大王。
是時優填王即以牛頭栴檀作如來形像高五尺。是時波斯匿王聞優填王作如來形像高五尺而供養。是時波斯匿王復召國中巧匠而告之曰。我今欲造如來形像。汝等當時辦之。
時波斯匿王而生此念。當用何寶。作如來形像耶。
斯須復作是念。如來形體黃如天金。今當以金作如來形像。
是時波斯匿王純以紫磨金作如來像高五尺。
爾時閻浮里內始有此二如來形像。是時四部之眾往至阿難所白阿難曰。我等渴仰於如來。所思欲覲尊。如來今日竟為所在。
阿難報曰。我等亦復不知如來所在。但今共至阿那律所而問此義。所以然者。尊者阿那律天眼第一。清淨無瑕穢。彼以天眼見千世界.二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彼能知見。
是時四部之眾共阿難往至阿那律所白阿那律曰。今此四部之眾來至我所而問我曰。今日如來竟為所在。唯願尊者以天眼觀如來今為所在。
是時尊者阿那律報曰。汝等且止。吾今欲觀如來竟為所在。
是時阿那律正身正意繫念在前。以天眼觀閻浮里內而不見之。復以天眼觀拘耶尼.弗于逮.鬱單曰而不見之。復觀四天王.三十三天.豔天.兜術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乃至觀梵天而不見之。復觀千閻浮地.千瞿耶尼.千鬱單曰.千弗于逮.千四天王.千豔天.千兜術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而不見如來。復觀三千大千剎土而復不見。即從坐起語阿難曰。我今已觀三千大千剎土而不見之。
是時阿難及四部之眾默然而止。阿難作是念。如來將不般涅槃乎。
是時三十三天各各自相謂言。我等快得善利。唯願七佛常現於世。天及世人多所潤益。
或有天而作是語。且置七佛。但使有六佛者此亦甚善。
或有天子言。但使有五佛。或言。四佛。或言。三佛。或言。二佛出現世者多所潤益。
時釋提桓因告諸天曰。且置七佛。乃至二佛。但使今日釋迦文佛久住世者則多所饒益。
爾時如來意欲使諸天來。諸天便來。意欲使諸天去。諸天便去。是時三十三天各各自相謂言。如來何故竟日而食。
是時釋提桓因告三十三天曰。如來今日食以人間時節。不用天上時節。是時世尊以經三月便作是念。閻浮里人四部之眾不見吾久。甚有虛渴之想。我今當捨神足。使諸聲聞知如來在三十三天。
是時世尊即捨神足。時阿難往阿那律所白阿那律言。今四部之眾甚有虛渴。欲見如來。然今如來不取滅度乎。
是時阿那律語阿難曰。昨夜有天來至我所云。如來在三十三天善法講堂。汝今且止。吾今欲觀如來所在。
是時尊者阿那律即結加趺坐。正身正意心不移動。以天眼觀三十三天。見世尊在壁方一由旬石上坐。是時阿那律即從三昧起語阿難曰。如來今在三十三天與母說法。
是時阿難及四部之眾歡喜踊躍不能自勝。是時阿難問四部眾曰。誰能堪任至三十三天問訊如來。
阿那律曰。今尊者目連神足第一。願屈神力往問訊佛。
是時四部之眾白目連曰。今日如來在三十三天。唯願尊者持四部姓名問訊如來。又持此義往白如來。世尊在閻浮里內世間得道。唯屈威神還至世間。
目連報曰。甚善諸賢。
是時目連受四部之教。屈申臂頃往至三十三天到如來所。是時釋提桓因及三十三天遙見目連來。諸天各生此念。正是僧使。若當是諸王之使。
是時諸天皆起往迎。善來尊者。
是時目連遙見世尊與無央數之眾而為說法。見已生此念。世尊在此天中亦復煩鬧。目連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爾時目連白佛言。世尊。四部之眾問訊如來。起居輕利遊步康強。又白此事。如來生長閻浮里內。於世間得道。唯願世尊還來至世間。四部虛渴欲見世尊。
世尊告曰。使四部之眾進業無惓。云何目連。四部之眾遊化勞乎。無鬪訟耶。外道異學無觸嬈乎。
目連報曰。四部之眾行道無惓。
但目連。汝向者作是念言。如來在此亦煩鬧。此事不然。所以然者。我說法時亦不經久。設我作是念。欲使諸天來。便來。欲使諸天不來。諸天則不來。目連。汝還世間。却後七日如來當往僧迦尸國大池水側。
是時目連屈申臂頃。還詣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往詣四部眾而告之曰。諸賢當知。却後七日如來當來下至閻浮里地僧迦尸大池水側。
爾時四部眾聞此語已。歡喜踊躍不能自勝。是時波斯匿王.優填王.惡生王.優陀延王.頻毘娑羅王。聞如來却後七日當至僧迦尸國大池水側。極懷歡喜不能自勝。是時毘舍離人民之眾。迦毘羅越釋種。拘夷羅越人民之眾。聞如來當來至閻浮里地。聞已歡喜踊躍不能自勝。爾時波斯匿集四種之兵詣池水側欲見世尊。是時五王皆集兵眾往世尊所。欲得覲省如來及人民之眾。迦毘羅越釋皆悉往世尊所。及四部之眾皆悉往世尊所欲得見如來。
爾時臨七日頭。釋提桓因告自在天子曰。汝今從須彌山頂至僧迦尸池水作三道路。觀如來不用神足至閻浮地。
自在天子報曰。此事甚佳。正爾時辦。
爾時自在天子即化作三道金.銀.水精。是時金道當在中央。俠水精道側.銀道側化作金樹。當於爾時諸神妙尊天。七日之中皆來聽法。爾時世尊與數千萬眾前後圍遶而為說法。說五盛陰苦。云何為五所謂。色.痛.想.行.識。
云何為色陰。所謂此四大身。是四大所造色。是謂名為色陰也。
彼云何名為痛陰。所謂苦痛.樂痛.不苦不樂痛。是謂名為痛陰。
彼云何名想陰。所謂三世共會。是謂名為想陰。
彼云何名為行陰。所謂身行.口行.意行。此名行陰。
彼云何名為識陰。所謂眼.耳.鼻.口.身.意。此名識陰。
彼云何名為色。所謂色者。寒亦是色。熱亦是色。飢亦是色。渴亦是色。
云何名為痛。所謂痛者。痛者名覺。為覺何物。覺苦.覺樂.覺不苦不樂。故名為覺也。
云何名為想。所謂想者。想亦是知。知青.黃.白.黑.知苦樂。故名為知。
云何名為行。所謂行者。能有所成。故名為行。為成何等。或成惡行。或成善行。故名為行。
云何名為識。所謂識。識別是非。亦識諸味。此名為識也。
諸天子當知。此五盛陰。知三惡道.天道.人道。此五盛陰滅。便知有涅槃之道。
爾時說此法時。有六萬天人得法眼淨。爾時世尊與諸天人說法已。即從坐起詣須彌山頂說此偈。
汝等當勤學 於佛法聖眾 當滅死逕路 如人鉤調象
若能於此法 而無懈怠者 便當盡生死 無有苦原本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便詣中道。是時梵天在如來右處銀道側。釋提桓因在水精道側。及諸天人在虛空中散華燒香。作倡伎樂娛樂如來。
是時優鉢華色比丘尼聞如來今日當至閻浮提僧迦尸池水側。聞已便生此念。四部之眾.國王.大臣.國中人民靡不往者。設我當以常法往者此非其宜。我今當作轉輪聖王形容往見世尊。
是時優鉢華色比丘尼還隱其形。作轉輪聖王形七寶具足。所謂七寶者。輪寶.象寶.馬寶.珠寶.玉女寶.典兵寶.典藏寶。是謂七寶。
爾時尊者須菩提在羅閱城耆闍崛山中。在一山側縫衣裳。是時須菩提聞世尊今日當來至閻浮里地。四部之眾靡不見者。我今者宜可時往問訊禮拜如來。
爾時尊者須菩提便捨縫衣之業。從坐起右腳著地。是時彼復作是念。此如來形。何者是世尊。為是眼.耳.鼻.口.身.意乎。往見者復是地.水.火.風種乎。一切諸法皆悉空寂。無造.無作。如世尊所說偈言。
若欲禮佛者 及諸最勝者 陰持入諸種 皆悉觀無常
曩昔過去佛 及以當來者 如今現在佛 此皆悉無常
若欲禮佛者 過去及當來 說於現在中 當觀於空法
若欲禮佛者 過去及當來 現在及諸佛 當計於無我
此中無我.無命.無人.無造作。亦無形容有教.有授者。諸法皆悉空寂。何者是我。我者無主。我今歸命真法之聚。
爾時尊者須菩提還坐縫衣。是時優鉢華色比丘尼作轉輪聖王形。七寶導從至世尊所。是時五國王遙見轉輪聖王來。歡喜踊躍不能自勝自相謂言。甚奇甚特。世間出二珍寶。如來.轉輪聖王。
爾時世尊將數萬天人從須彌山頂來至池水側。是時世尊舉足蹈地。此三千大千世界六變震動。是時化轉輪聖王漸漸至世尊所。諸小國王及人民之類各各避之。是時化聖王覺知以近世尊。還復本形作比丘尼禮世尊足。五王見已各自稱怨自相謂言。我等今日極有所失。我等先應見如來。然今此比丘尼先見之。
是時比丘尼至世尊所。頭面禮足而白佛言。我今禮最勝尊。今日先得覲省。我優鉢花色比丘尼是如來弟子。
爾時世尊與彼比丘尼而說偈言。
善業以先禮 最初無過者 空無解脫門 此是禮佛義
若欲禮佛者 當來及過去 當觀空無法 此名禮佛義
是時五王及人民之眾不可稱計。往至世尊所各自稱名。我是迦尸國王波斯匿。我是拔嗟國王名曰優填。我是五都人民之主名曰惡生。我是南海之主名優陀延。我是摩竭國頻毘娑羅王。爾時十一那術人民運集及四部之眾最尊長者。千二百五十人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爾時優填王手執牛頭栴檀像并以偈向如來說。
我今欲所問 慈悲護一切 作佛形像者 為得何等福
爾時世尊復以偈報曰。
大王今聽之 少多演其義 作佛形像者 令當粗說之
眼根初不壞 後得天眼視 白黑而分明 作佛形像德
形體當完具 意正不迷惑 勢力倍常人 造佛形像者
終不墮惡趣 終輒生天上 於彼作天王 造佛形像福
餘福不可計 其福不思議 名聞遍四遠 造佛形像福
善哉善哉大王。多所饒益天.人蒙祐。爾時優填王極懷歡悅不能自勝。爾時世尊與四部眾及與五王演說妙論。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不淨想。漏為大患出要為妙。
爾時世尊以知四部之眾心開意解。諸佛世尊常所說法。苦.習.盡.道。盡與彼說之。爾時坐上天及人民六萬餘人。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爾時五王白世尊言。此處福妙最是神地。如來始從兜術天來下至此說法。今欲建立此處使永存不朽。
世尊告曰。汝等五王。於此處造立神寺。長夜受福終不朽敗。
諸王報曰。當云何造立神寺。
爾時世尊申右手。從地中出迦葉如來寺。視五王而告之曰。欲作神寺者當以此為法。
爾時五王即於彼處起大神寺。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諸過去恒沙如來翼從多少。亦如今日而無有異。正使當來諸佛世尊翼從多少。亦如今日而無有異。今此經名遊天法本。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四部之眾及五國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